心脏代谢microrna与COVID-19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可导致多器官损伤。血液中的MicroRNAs (miRNAs)反映了细胞激活和组织损伤。
《科学》子刊:超声波“击穿”大脑屏障的抗癌疗法,首个临床试验成啦
血脑屏障(BBB)在我们大脑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它能够保护脑组织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但同时也阻止了98%以上的药剂渗透到大脑。因此,药物如何渗透血脑屏障,成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热点问题。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脑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药物,却由于BBB的阻碍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极差。存在有效的药物,药物却不能渗透屏障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揭示心脏紊乱的机制
先天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由核纤层蛋白A/C(LMNA)编码基因遗传突变引起的多种先天性疾病之一。LMNA基因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都具有活性,但对LMNA突变如何影响心脏等特定器官,同时又不影响其它大多数器官和组织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多能干细胞发现了LMNA突变引起疾病表型的分子机制。该论文发
华大智造远程超声机器人亮相进博会,携手罗氏等企业成立癌症“三早”生态圈战略联盟
2021年11月6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华大智造云影与罗氏、瀚维智能医疗、善诊正式达成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的生态圈战略联盟。多方携手打造线上线下的整合体系,共同推进癌症防治,增加肿瘤诊疗资源,提高诊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均衡性,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携手共建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生态圈远程超声智慧医疗助力癌症“早诊
Cell Stem Cell:揭示Hif-1a抑制心肌梗死后活性氧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阻止过度的瘢痕组装形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张任谦心脏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心脏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反应,这种保护性反应可以防止因缺氧而发生的过度瘢痕形成或者说心脏纤维化,从而限制心脏病发作后的损害。这些发现为研究为心脏病发作后心脏细胞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Cel
该睡不睡,或睡眠不足时,你知道心脏在干什么吗?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计时系统(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人体内几乎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控制机体一系列的生物过程,对我们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脏也会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就好比变频空调一样,它会根据环境条件切换成不同的速率(心率)。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惊喜或惊吓等情绪影响除外),我们的心率在早晨会升高;而在晚
熬夜不睡,心脏崩溃!Nature 子刊:熬夜打乱心脏昼夜节律,增加猝死风险再添科学证据
在人体内,许多蛋白质的丰度表现出 24 小时的节律特征,即由细胞自主的昼夜节律机制调节,使其生理学功能与昼夜周期一致。这种蛋白质稳态允许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生物能资源。但是,截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细胞内不同结构内的细胞蛋白浓度随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其中,心脏功能的每日节律多年来一直为人所知,并被认为是由白天神
Sci Adv:识别出机体中自然杀伤性细胞抗肿瘤免疫力的新型检查点分子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蛋白-8样-2分子(TIPE2)或能抑制NK细胞的成熟以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PE2是NK细胞的检查点分子,而且靶向作用TIPE2或有益于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