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nol:患者特异性“迷你结肠”能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进行长期模拟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患者特异性的结直肠癌模型,能够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进行长期模拟,为药物筛选、个体化治疗和肿瘤微环境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科研人员阐明脊髓发育早期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描绘了脊髓细胞外基质(ECM)随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并阐明了发育早期的脊髓ECM蛋白在调控脊髓神经干细胞和脊髓类器官中的重要作用。
JITC:复旦团队发现逆转肝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新突破口!
基于既往研究的HCC单细胞测序数据,复旦团队在本次研究中专门针对TAMs展开生信分析,找出了34个在HCC微环境中TAMs和正常巨噬细胞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免疫细胞也有昼夜节律?Cell Rep:机体的昼夜节律钟会驱动重要免疫细胞——先天性淋巴样细胞的释放
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昼夜节律信号在骨髓ILCPs的稳态外排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胃肠病学》:华科同济医院团队揭示介导肝癌微环境免疫抑制的重要靶点!
研究者们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IP)作进一步筛选,确认SOX18会在CD274(编码PD-L1)和CXCL1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显著富集,结合并上调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Nat Cancer:王红阳/陈磊团队绘制肝细胞癌单细胞分辨率空间原位蛋白图谱,揭示肝细胞癌微环境空间异质性
利用CODEX技术,研究人员对401名HCC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36种抗体染色,分辨率达0.377 μm/pixel,一共获得了4,347,731个细胞,定义了72个细胞表型以及40个细胞邻域关系。
西南大学研究者们综述了新出现的肿瘤微生物微环境
研究者在本文中总结了支持肿瘤内微生物群存在于各种类型癌症的现有证据,主要关注肿瘤内微生物群的异质性以及肿瘤内微生物群组成与肿瘤预后事件的关联。
Mol Cell:郭剑平/程超/卜浪揭示棕榈酸通过激活先天免疫抑制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棕榈酰转移酶ZDHHC24可以棕榈酰化修饰MAVS的C46和C79位点,从而促进RLR介导的TBK1-IRF3-IFN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抗病毒作用。
Sci Immuno :匡正团队发现环境因子通过HDAC3-TGFβ途径调控肠道簇细胞昼夜节律性分化调节肠道免疫
本研究通过探究HDAC3对肠道簇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分化增生的调控作用,揭示了表观遗传因子协同肠道菌群调控簇细胞的昼夜节律生成,以实时监测肠道环境变化以及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自然·癌症》:巨噬细胞竟会借助纤维化环境,给CD8+T细胞“断粮”导致免疫逃逸!
进一步分析显示,TAMs内两条主要的精氨酸代谢途径,即参与脯氨酸合成和生成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都会被TGF-β信号和基质硬化导致的机械应力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