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同济大学: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2021-07-07

流控热泳生物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能将mRNAs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并直接调节受体细胞的蛋白表达。细胞外囊泡中mRNA的分析为肿瘤的非侵袭性快速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细胞外囊泡的mRNA含量极低且检测

2021-07-01

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ocroneedles-Iontophoresis for Diabete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

2021-07-02

NAR: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识别肿瘤和其环境中特殊细胞类型的新型软件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高通量基因组学检测变得更为有效且能产生一定的成本效益,使用该技术已经成为大规模生物医学研究计划的标准,这些研究通常是探索性的,因为样品之间的关联并不是之前已经明确的,而是从数据驱动的分子亚型的发现和注释中产生的,从而就为假设和独立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疾病、生物体和生物过程中发现新的群体或类别,并将

2021-07-12

麦吉尔大学:利用肥胖相关的免疫环境进行癌症治疗

肥胖会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并导致多器官系统免疫格局的改变。考虑到慢性炎症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肥胖与风险增加和更糟糕的结果相关就不足为奇了。矛盾的是,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BMI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效的提高有关,并且在临床前环境中已经证实了因果关系。有人提出,肥胖相关的免疫失调是这一观察结果的基础,因为它无意中为提高ICI的疗效创造

2021-06-30

细胞环境可以影响炎症细胞的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反应

  人体通过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应对发育及稳态调解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刺激,其转录可塑性是它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这种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不仅由遗传谱系决定,还取决于启动子、增强子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巨噬细胞的许多功能是通过Ⅰ型干扰素(IFNⅠ)刺激细胞毒性细胞而实现的。因此,预防其产生的组织损伤也成为了炎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2021-06-30

科学家发现乳房X线钙化灶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近日,发表在肿瘤学领域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出了乳腺癌患病风险与乳房X线微钙化灶相关,微钙化灶群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绝经前妇女的估计风险更高。在绝经后女性中,微钙化灶群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与基线乳房X线检查结果病灶的密度类似。乳房X线微钙化被认为是乳腺癌的早期迹象。此项研究

2021-07-01

Science:揭示MeCP2蛋白结合羟甲基化的CA重复序列,保护CA重复序列免受小体入侵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是由基因MeCP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 甲基CpG结合蛋白2)突变引起。最初,MeCP2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脑蛋白,它通过它的甲基结合结构域(MBD)与甲基化的CpG(mCG)结合,起到转录抑制的作用。然

2021-06-30

《Nature》子刊:“令人窒息”的癌症,为什么缺氧环境反而让肿瘤变得穷凶极恶?

  缺氧或组织氧合不足是大多数癌症难以根治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还会导致癌细胞的耐药性增强。因此,重塑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成为改善免疫疗效的新挑战。近日,卢森堡卫生研究所 (LIH) 肿瘤免疫治疗和微环境 (TIME) 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在《Nature》子刊《oncogen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 HIF-1 alpha tr

2021-06-29

ACS Nano:一种创外泌体喷雾剂修复心肌梗死后心脏

心肌梗死(MI)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许多心肌梗死幸存者将遭受复发性心力衰竭(Hf)的折磨,这已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决定因素。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地改善了心肌梗死后早期存活率,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正成为晚期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过去的十年里,再生医学的发展给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