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BD2缺乏通过miR-345-5p/atf1轴减轻高糖损伤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仍然是劳动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是明显的血管异常,而且微血管并发症可引发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

2021-12-30

Nat Chem Biol:开发出可作为微型制药厂的CAR-T细胞,不受T细胞衰竭的影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SKI)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CAR-T细胞,它们可以做一些它们的前辈不能做的事情:制造药物。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3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

2022-01-03

PNAS: 短期高脂肪喂养可促进视网膜氧化应激和炎症,从而加剧视网膜色素变性

高脂饮食(HFD)可诱发高血糖和代谢综合症,进而引发视力损害。

2021-10-29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2021-11-07

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自动化课题组在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A Flexible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ontinuum Robot Steering in the Enlarged Effective Workspace with Constraints fo

2021-11-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药!拜耳Eylea(阿柏西普)在欧盟和日本申请新适应症:疗效高于激光手术!

ROP特征是血管生长不完全,导致眼内VEGF水平升高及血管异常生长。Eylea是一种VEGF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ROP。

2021-11-11

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

2021-10-22

Science:揭示视网膜波通过模拟未来视流实现视觉运动检测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小鼠视觉系统的基本回路特征在视觉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使小鼠能够在睁眼时立即感知物体和探测视觉运动。小鼠的视觉系统如何在没有结构化的外部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在睁眼时实现自我组织,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没有感觉驱动的情况下,发育中的视网膜会以传播波的形式产生自发活动。过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自发的视网膜波提供了相关的活动,

2021-07-23

Cell:一种激活CaMKII的基因疗法可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阻止青光眼引起的视力下降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青光眼是造成视觉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青光眼小鼠模型中,一种基因疗法能保护视神经细胞并保存视力。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青光眼的神经保护疗法提供了一条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2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eservat

2021-07-23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多伦多大学Stéphane Angers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合成抗体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可逆转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带来了新希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病变,影响约30%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主要是Wnt通路被破坏。Wnt通路是一种阻止分子进入视网膜的生理屏障,对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和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