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衍生物作为早期肝细胞癌的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
据报道,肝癌是2020年全球第六大最常诊断的癌症。虽然各种研究加深了我们对HCC癌变的认识,但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肝硬化(LC)高危人群中,HCC的监测主要依靠腹部超声检查和血甲胎蛋白(AFP)的测
2023-12-06
空间组学数据解析肿瘤微环境的异质图学习方法
该研究提出了名为stKeep的新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三种不同节点即细胞/spot、基因和肿瘤区域以及八种连接关系的异构图模型,用于刻画肿瘤微环境。
2024-07-02
Nature:肝脏微环境的奥秘:Plexin B2如何成为肿瘤转移的“帮凶”
本研究结合转座子技术和荧光微环境标记,开发了一种体内CRISPR激活筛选方法,可系统地研究肝细胞和转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4-09-07
无孔不入的微塑料颗粒有多可怕?最新研究:微塑料在被摄入后能穿越肠道进入血液系统,损伤人体造血功能
深入探究微塑料颗粒从哪里来、有多少、到哪里去、有多少危害,是制定策略减少塑料污染、保护我们健康生活的关键。
2024-05-07
Nature Methods:肿瘤微环境精准解析的新途径:CyLinter在多重成像中的应用
CyLinter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高度多重组织成像数据的分析精度,为揭示复杂组织结构中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学创新。
2024-11-04
J Extracell Vesicles:碱性休克蛋白(Asp23)控制的细胞壁失衡促进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膜泡生物发生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证明了替代sigma因子B中的Q225P替代通过阻碍SigB与asp23启动子的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碱性休克蛋白23 (Asp23)的表达,触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MV产生。
2024-10-26
纸基芯片检测环境微囊藻毒素研究获进展
该团队利用电荷转移效应和分子印迹技术开发了一种通用的间接荧光传感策略,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该策略以微囊藻毒素作为模型分析物设计间接荧光传感机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薄膜包
2023-11-04
李兰娟团队研究证实,食物和空气来源的微/纳塑料会损害肝脏
结果表明,食源来源的PLA MNP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肝脏”轴并诱导肝毒性,而空气传播的PLA MNP可能影响“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脏”轴并导致肝毒性。
2024-07-02
下一代类器官——迷你结肠,准确模拟结直肠癌微环境及肿瘤发展
该研究开发出了患者来源的下一代类器官—“迷你结肠”,能够模拟结直肠肿瘤动力学,并在高分辨率下研究肿瘤原生微环境中的细胞的相互作用,这种下一代类器官提供了大量新的实验机会,在多个方向推动了癌症建模前沿。
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