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研究者们综述了Hippo激酶MST1/2在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CVD)和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肥胖和脂肪肝,是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2023-06-09

苏州大学药学院盛瑞团队综述了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与脑缺血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

因为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真核细胞维持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而膜是确保细胞器独立于其他细胞器并在细胞内交换物质的重要结构。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的流动性。

2023-05-15

苏州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关键信号分子

目前的传统治疗对提高胶质母细胞瘤(GBM)和其他高级别胶质瘤(HGG)的生存率的作用非常有限。

2023-03-21

苏州大学陈倩/刘庄团队通过调节肥胖相关肿瘤微环境,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调节肥胖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新策略,为肥胖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3-02-27

苏州大学李杨欣团队揭示circHIPK3通过作为支架募集泛素连接酶降解HuR来预防心脏衰老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一个主要过程,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原因之一是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

2022-10-31

《自然》子刊:苏州大学团队构建“特洛伊木马”工程菌,穿透血脑屏障,直捣胶质母细胞瘤

本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了兼性厌氧型细菌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并特异性定植在GBM肿瘤内部的特点,将其开发为药物递送的有效载体,再结合纳米颗粒光热诱发这样的非侵入性新型治疗手段,最终实现了对GBM的高效杀伤

2022-10-20

《细胞研究》:苏州大学团队破解抑郁症损害免疫系统之谜!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精神的健康。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也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2022-09-09

J Cancer:苏州大学教授构建出可准确预测白血病的网络生物标志物

白血病是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一直努力寻找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但由于白血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它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目前普遍使用的单个分子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生物标志物被认为在疾病表征中优于个体分子。

2017-03-03

——苏州大学——化学修饰电极和生物传感器

化学修饰电极和生物传感器

2016-07-26

夏超明——苏州大学——蠕虫病免疫与分子生物学

蠕虫病免疫与分子生物学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