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基因组分析有助于新冠疫苗的开发
随着人们对COVID-19突变株及其对COVID-19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的关注日益增长,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方法来检查接种COVID-19疫苗的人中SARS-COV-2感染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演化分析及谱系划分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吕雪梅、张亚平课题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课题组合作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analysis and lineage designation of SARS-CoV-2 genomes”的论文,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演化规律
开发出microSPLiT技术高通量分析细菌细胞基因表达
2021年2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异质地激活基因表达程序,以应对环境变化、压力和其他刺激。这种行为可能作为一种两头下注策略(bet-hedging strategy),对种群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由于两头下注程序通常只在一小部分细胞中被激活,对它们的无偏见发现和描述仍然具有挑战性。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已经广泛地用于分
Science:一项里程碑式研究分析了64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结果 有望更好地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
2021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详细介绍了64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这一参考数据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人群,能够更好地反映人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除了其它应用外,这项研究也能促进科学家们对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的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并发现更为复杂的遗传突变形式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许多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还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绪。通常认为,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因素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超过80%的现象无法解释,这意味着或许
开发出CiBER-seq新技术,可同时分析细胞中的多达100个基因
2020年12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可以很容易地敲除或调整单个基因,以确定其对有机体或细胞,甚至另一个基因的影响。但是,如果你能一次进行几千个实验,利用CRISPR逐个对基因组中的每一个基因进行调整,并快速看到每一个基因的影响呢,那会怎么样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做到
Genomics:鲨鱼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关键抑癌基因
很多报道称鲨鱼中癌症的发病率很低,但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明确地确认。然而,发表在《Genomic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短鳍鲨(Isurus oxyrinchus)的基因组中具有抗肿瘤活性。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组测序计划取得重要进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团队关于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国牵头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重要成果。模式菌株(type strains)是在给微生物定名、分类记载和发表
纳米孔全长cDNA测序和直接DNA甲基化分析解决大麻基因组拷贝数的争论
大麻(Cannabis sativa)通常分为大麻(Marijuana)和工业大麻(Hemp),通常依据植物产生THC(四氢大麻酚)的含量来区分:大麻的THC含量通常较高(> 10%),工业大麻通常较低(<0.3%),但他们都可以产生高水平的CBD(大麻二酚),工业大麻可用作纤维和燃料且市场增长很快。2015年,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
香港大学Kelvin Kai-Wang To 博士团队:纳米孔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患者二次感染
8月,香港大学Kelvin Kai-Wang To 博士团队利用纳米孔手持便携式测序仪MinION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RTIC和Medaka工作流程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者二次感染病例,基因组学分析显示两次感染病毒不同。对两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学进行分析发现首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属于GISAID V分支、Nextstain19A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