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Genetics:终结无模型之困——肠道类器官技术为研究人类特异性病原体开辟新纪元

这项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研究,远不止于揭示了志贺氏菌的几个新“秘密”。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为我们研究那些最狡猾、最难对付的人类特异性病原体,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功能强大的“侦察手册”。

2025-06-18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院冷泠团队开发皮肤类器官,鉴定出手足口病特异性抑制剂

这项研究表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皮肤类器官(hiPSC-SO)可作为研究皮肤传染病的感染疾病模型,为筛选药物以确定候选病毒治疗药物提供了宝贵资源。

2025-03-18

北京协和医院冷泠团队发文:基于皮肤类器官的感染平台鉴定出手足口病特异性抑制剂

本研究利用hiPSC-SO模型,揭示了EV-A71感染的细胞靶点和分子机制,特别是自噬途径和Hippo-YAP/TAZ信号通路在病毒复制和细胞增殖中的关键作用。

2025-05-07

睾丸特异性蛋白BRDT竟会促进肺癌生长和进展

当BRDT在肺癌细胞中被抑制时,这在实验室模型中显著减缓了肿瘤的进展并延长了生存期。他们通过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测试了BRDT的剔除,从而证实这种蛋白质对小鼠肺癌肿瘤生长至关重要。

2025-05-01

睾丸特异性蛋白BRDT会在肺癌中“兴风作浪”

研究表明,BRDT或许是独立于BRD4的治疗靶点。与BRD4相比,BRDT在肺癌中的表达更具特异性,这意味着它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

2025-05-05

Science:新研究绘制出人类染色体特异性着丝粒图谱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埋藏在人类基因组中的祖先基因组架构。这种保守的染色体特异性框架使DNA序列能够基于保守且功能相关的基序之间的距离简化为数值,从而为染色体和着丝粒生成独特的条形码。

2025-07-21

研究解析哺乳动物脂肪酸的组织特异性合成与跨组织转运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正江团队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小鼠体内脂肪酸的组织特异性生物合成模式及其在各组织间的代谢交流。

2025-06-16

特异性抗体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按下“静音键”!

这项研究不仅深入揭示了LAG-3在T细胞免疫调节中的生物学机制,还为未来开发更多基于空间接近性原理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7-03

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的性别特异性解析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CMA在衰老中的复杂调控模式,为进一步解析衰老分子机制及开发精准医学干预策略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2025-02-11

Advanced Science:人类与猕猴识别跨物种生物运动的共同性和特异性脑区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颞叶中部对人类和猕猴的运动均能够做出反应,但右后上颞沟更倾向于识别人类生物运动模式。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