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内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近岸蛋白备好了猴痘抗原/抗体/分子诊断酶等原料
9月16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外发布消息称:重庆市确诊 1 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经过检测,该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于西非系B.1支。
PNAS:周政/徐冬一合作揭示EB病毒抑制宿主DNA损伤应答新机制
该研究采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EB病毒蛋白BKRF4调控宿主核小体组装并抑制宿主DDR的分子机制。
iScience:陈勇团队揭示DPY30促进MLL复合物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H3K4甲基化修饰对增强子活性调控、转录激活和细胞命运决定起关键作用,其异常会导致多种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H3K4甲基化修饰主要是由MLL家族蛋白催化产生。
两项关键性研究:阿柏西普8 mg首次达到在89%的患者中延长注射间隔达16周
在nAMD和DME患者中表现出极高的药效持久性,77%的nAMD患者和89%的DME患者维持每16周一次的给药间隔,并且第一年治疗仅需5次注射。
拜瑞妥®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下肢血运重建术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批准是基于III期VOYAGER PAD临床研究的正向结果,该研究评估动脉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下肢血运重建术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获益,这类患者之前治疗选择有限。
体内植入“药物工厂”,在肿瘤局部释放IL-2,一周内清除小鼠肿瘤,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如今,免疫疗法已经成为除传统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外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其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而在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托品烷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及聚酮合酶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托品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一类在结构上含有由吡咯环和哌啶环骈合而成的托品烷基本骨架的生物碱,代表性成员包括莨菪碱、东莨菪碱、可卡因等,均具有重要的药用活性。
台湾大学: CD248调节周皮细胞Wnt信号促进肺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
CD248最先被单抗鉴定为肿瘤间质抗原,并被命名为内皮细胞或肿瘤内皮标记物。然而,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证实CD248在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中表达,而在内皮细胞中不表达。
Molecular Cancer: CircGPR137B/miR-4739/FTO反馈环抑制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
肝细胞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率第二、美国第五位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应用了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细胞癌的恶性渗透和转移,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
Nature:揭示酶PORCN介导的Wnt蛋白脂质化机制,有望开出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该大学的低温电镜设施,捕捉到了一种用于Wnt脂化的酶的结构图,这种酶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对Wnt信号传导的激活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