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细菌酶混杂催化功能的定向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酶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是维持生命代谢有序运转的重要驱动力。传统观点认为,酶催化化学反应是非常精确专一的,但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种“兼职”功能,这种酶催化功能的非特异现象被称为混杂性(Promiscuity)。酶的催化混杂性可为生物提供“兵器库”,帮助生物适应多变的化学环境。在工业界,开发利用酶的混杂催化功能可帮助人们合成化学分子、修复污染
研究发现修复基因印记异常大幅提高动物克隆效率
体细胞核移植(SCNT)是指通过显微操作,将单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的技术过程。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能将体细胞核转变为“全能状态”,并发育成为完整的动物。希腊文“Klone”指的是通过扦插枝条来对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由于与扦插繁殖有类似性,体细胞核移植也被称为动物克隆(Cloning)。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条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够成长为扦插植物的关键
科学家们在DNA损伤修复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DNA损伤修复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Singularity Hub【1】Nat Commun:DNA损伤修复与DNA转录的协同作用doi:10.1038/s41467-019-13394-w最近,来自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的Barbara van Loon博士等人在遗传信息修复方面有了新发
Science:协助对抗病毒感染的干扰素λ也会阻碍肺部损伤的修复
2020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最初有助于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的蛋白随后会干扰肺部组织的修复。这项研究突显需要仔细考虑使用这种蛋白治疗包括冠状病毒在内的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1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ype I and III
靶向中枢细胞外囊泡递载circSCMH1促进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功能修复研究获进展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85%。目前对于缺血脑卒中疾病的病理及修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有效药物。日前,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姚红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红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细胞外囊泡
Lynparza(利普卓)获美国FDA最新批准,治疗同源重组修复(HRR)突变前列腺癌(mCRPC)
Lynparza是唯一一个在BRCA1/2或ATM突变mCRP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亚群中与恩扎卢胺或阿比特龙相比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的PARP抑制剂。
The Lancet Oncol:阻断癌细胞DNA修复的特殊药物在首个卵巢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巨大作用潜力
2020年6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一种靶向作用特殊蛋白(癌细胞需要这种蛋白来维持其生长和分裂)的药物当与化疗联合使用在治疗常见卵巢癌上或能表现出一定的治疗前景。图片来源:CC0 Public D
Nature:肿瘤代谢产物阻碍DNA修复!原因在于局部染色体信号扰乱!
2020年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19世纪末,在光镜下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揭示了一种大规模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某些类型癌症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不久之后,生物化学家Otto Warburg观察到,肿瘤细胞倾向于使用与正常细胞不同的葡萄糖和能量代谢途径。我们现在知道,基因组不稳定和代谢改变是大多数肿瘤细胞的两个共同特征。基因组不稳定性自发现以来一直被研
干细胞在皮肤损伤修复、癌症和皮肤稳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0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Skin in the Game: Stem Cells in Repair, Cancer, and Homeostasis”的综述文章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概述了干细胞在皮肤损伤修复、癌症和稳态维持等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者Elaine Fuchs因发现成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