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免疫逃逸最严重的新冠病毒突变株也显二代;我们需要为此忧虑和惊恐吗?

  南非权威的NCID在medRxiv上传了南非突变株Beta(B.1.351)的新谱系C.1.2的预印版文章,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流行病学专家Maria Van Kerkhove在Twitter介绍了C.1.2,并推荐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实际上回答了很多人在私信询问的C.1.2的流行情况问题。C.1.2目前是一个潜在的值得关注突变株(

2021-09-09

Science:为何仅一些携带促癌突变的细胞能够形成癌症?细胞环境是关键

他们发现只有在NC和MB阶段激活BRAF突变基因的斑马鱼能够形成肿瘤。在MC阶段激活BRAF突变基因的细胞反而形成了痣。他们发现这种差别在于ATAD2,它在NC和MB细胞中是活跃的,但在MC细胞中却不是。

2021-09-04

Cancer Res:慢病毒驱动的癌症耐药突变的发现

2021年8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识别药物靶点中的耐药突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由于HIV-1逆转录酶(RT)的易错性,慢病毒转导会导致多种类型的突变。

2021-08-27

Cell子刊:新冠突变株强效全人源抗体“鸡尾酒”疗法有了新进展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造成突变株不断出现。WHO先后将4种突变归为“VOC(令人担忧的突变株)”: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和Delta(B.1.617.2)。SARS-COV-2刺突蛋白通过其受体结合域RBD识别宿主ACE2蛋白,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在RBD上存在几个“臭名昭着”的突变,

2021-09-01

GBE:新冠病毒或一周突变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

  自新冠大流行以来,尽管全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遏制SARS-CoV-2传播,但由于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菌株纠缠不清,“曝光率”正日渐提高,使得全球疫情一次次陷入危机之中。此前,有相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每两周变异一次,然而近日,来自巴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于《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

2021-09-01

Nat Commun:非整倍性的获得或会驱动突变体p53相关的功能增益表型

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非整倍性或能驱动表达突变p53的细胞出现功能增益表型,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靶向作用突变p53的新型疗法。

2021-09-04

J MED GENET:CCDC34纯合子突变导致男性不育伴少弱畸形精子症

本研究提示了CCDC34/ CCDC34纯合子移码突变导致人类和小鼠的原发性男性不育,原因是少弱畸形精子症和MMAF。CCDC34缺陷可能通过参与顺行IFT(鞭毛内运输)影响精子鞭毛的形成,这有望为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治疗思路。

2021-08-31

美国CDC首次报告:疫苗预防感染Delta突变株的保护力显著降低,但更必要

  在7月底美国疾控中心(CDC)给国会的报告中,重点强调了新冠病毒Delta突变株的传染性显着增强。即Delta突变株的基础传染值(R0)提高到了5-9.5,远超过原始毒株1.5-3.5的传染性;传播速度超过了MERS,SARS,天花,普通感冒和1918大流感;与水痘相当。但美国CDC的报告对于疫苗预防Delta突变株的保护力并未给出明

2021-08-26

Science:MX1基因突变增加了人畜共患H7N9的易感性

2021年8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甲型流感病毒(H7N9)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因病毒在禽鸟类的死亡率低,经基因交换后转移到人类上感染后成为病发期短、重症率与死亡率均相对于SARS略高而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2021-08-24

美国FDA批准基石药业精准治疗药物艾伏尼布用于治疗IDH1突变胆管癌

8月26日,从海外传来消息,港股上市创新药企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精准治疗药物艾伏尼布(ivosidenib)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携带经FDA获批检测法检出的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年患者。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