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广州医科大学团队发现,睡眠δ波中断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4%有关

本次研究使用了睡眠心脏健康研究(SHHS)和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MrOS)两个大型队列,监测方法基于脑电图熵谱,会比传统的多导睡眠图更加精准。

2024-04-10

Circulation | 哈尔滨医科大学潘振伟/杨宝峰/张志仁/李悦发现心房颤动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治疗伴有不良的心房重构。目前治疗房颤的药理学策略疗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2024-05-16

STTT | 新冠重症患者免疫应答特征:广州医科大学王忠芳/钟南山等合作揭示T细胞反应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早期和强大的SARS-CoV-2特异性CD4+和CD8+ T细胞反应改善了疾病进展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延迟和减弱的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是严重的COVID-19的突出特征。

2024-06-05

Cell:中国科大朱书课题组揭示蛋白Gasdermin D在小肠对食物的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是宿主细胞与大量外来抗原之间的主要屏障;目前还不清楚肠上皮细胞如何诱导针对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同时保持对食物的免疫耐受。在一项新的研究

2023-08-22

全球试验齐保驾,中国证据来护航——司美格鲁肽的中国人群数据解读

近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相继问世,基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临床技术要求》的通告,药物在中国上市需要有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因此新药上市比国外平均晚3-5年。

2024-04-24

Dev Cell | 重庆医科大学谭彬/童超/漆洪波揭示内皮祖细胞影响子宫螺旋动脉重铸调控子宫-胎盘循环的建立

在妊娠期间,子宫螺旋动脉(uSpAs)的重塑经历了与蜕膜和滋养细胞密切相关的阶段,显著影响了子宫蜕膜和子宫肌层的接合区(JZ)。

2024-04-28

Nat Cell Biol | 广州医科大学冯杜团队发现TFAM是一种自噬受体,通过结合细胞质线粒体DNA来限制炎症

研究证明,在氧化或炎症应激期间,TFAM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LC3B)相互作用,通过cGAS-STING途径减轻mtDNA诱导的炎症。

2024-06-03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根除癌症干细胞来治愈癌症患者的策略

肿瘤干细胞(CSCs)首先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被发现,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SCs表现出干细胞样和癌细胞样的特性,并被发现是相应癌症bbb发生和进展的唯一原因。

2023-11-23

Science子刊:重庆医科大学曹炬/赖晓霏团队发现脓毒症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BMP9

BMP9治疗通过促进巨噬细胞招募、吞噬作用和细菌杀灭,改善了脓毒症小鼠模型的结局。这项研究揭示了BMP9作为脓毒症预后生物标志物和宿主导向疗法的潜在价值。

2024-02-04

Nat Metab | 天津医科大学周洁/刘强/余鹰发现母体昼夜节律紊乱通过骨髓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影响新生儿炎症

该研究通过动物模型探讨了母体昼夜节律对新生儿炎症的潜在影响。由昼夜节律紊乱的母鼠分娩的幼崽表现出更高的NEC和败血症死亡率。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