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Cancer:一类新的tsRNA标志物作为胰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胰腺癌(P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pc患者一旦诊断为晚期。寻找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新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被认为是提高PC治疗效果的最佳策略。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9-5TRNA衍生的小RNA(TsRNAs)是由前体或成熟tRNA产生的新的非编码小RNA,长度为18~

2021-08-17

Cell:揭示卵巢癌重要的新分子机制和生物标志物

2021年8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卵巢癌的一个致命弱点,以及新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指出哪些患者是潜在新疗法的最佳候选者。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ibosome ADP-ribosylation inhibits tra

2021-08-06

IsoPlexis最新文献速递:预测PD-1免疫组合疗法疗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Adi Diab博士课题组,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Bempegaldesleukin Plus Nivolumab in First-Line Metastatic Melanoma”的文章。

2021-08-11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现小分子天然化合靶向细胞代谢抑制骨吸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管敏课题组在穿心莲内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Andrographolide prevents bone loss via targeting ERRalpha-regulated metabolic adaption of osteoclastogene

2021-08-28

Nat Commun:揭示阿尔兹海默病毒性蛋白聚集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被称为Aβ低聚物的小型蛋白质聚集体被认为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毒性聚集体在哪里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Endo-lysosomal Aβ concentration and pH trigger

2021-08-18

研究利用小分子蛋白复合标记干细胞并实现高时空分辨率活体示踪

 干细胞疗法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于皮肤损伤、血液和心血管疾病、软骨缺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干细胞治疗的复杂性,其疗效及安全性长期被质疑。其中,干细胞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知是被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干细胞追踪常用的PET-CT、MRI成像存在价格昂贵、时间空间分辨率有限、通量低等劣势。近年来,活体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

2021-08-19

JCI:识别出危及生命的机体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STIs,Necrotizing soft-tissue infections)是一种能快速进展的感染类型,患者经常会并发败血症休克以及较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患者初期症状的模糊不清,常常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快速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治疗细菌性软组织感

2021-07-21

2021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第三轮通知

从古老厚重的西安,到通达包容的郑州,到英雄交汇的武汉,到开放美丽的广州,再到豪放自信的沈阳。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CCTB)将于9月3-5日在沈阳隆重召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多组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肿瘤标志物研究成果应接不暇,但真正用于临床检测的标志物依然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之路离不开基础

2021-07-19

Sci Transl Med:识别出肺癌患者接受免疫疗法成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症是肺部肿瘤发生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驱动性因素,而肿瘤细胞逃脱严格的稳态控制所采用的一种策略就是通过降低潜在的抗炎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的表达,其也被称之为A20。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癌症类型,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为有限,尤其是针对KRAS基因发生致癌突变的患者。科学家

2021-07-12

:揭示金属钌配合诱导DNA相分离微观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山大学教授毛宗万团队合作,在揭示金属钌配合物诱导DNA相分离微观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在正确的时间及空间实现一定秩序的聚集以达到“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的现象调节着诸多细胞活动,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