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剔除基因Brm可让心脏细胞体细胞转化为脑细胞体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仅剔除一个基因就可让注定要成为心脏细胞的干细胞突然变成了脑细胞的前体细胞。他们的偶然观察颠覆了他们对干细胞如何转化为成体细胞并在成熟时保持其身份的认识。

2022-01-31

声遗传学首次成功调控哺乳动物大脑,“无线”操纵人体细胞走进现实

  近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Salk研究所Sreekanth Chalasani科研团队的成果,研究者们找到了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起效的声敏通道蛋白TRPA1,7mHz超声波能够有效激活神经元,调控小鼠肢体活动。这无疑是声遗传学登上科学舞台的重要开场。几年前Edward Boyden终于将光遗传学的精确度提升至单个神经元,我当时激情澎湃地

2022-02-23

Nature:科学家在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生相关的突变中发现了新型的“决策性开关”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反复出现的癌症相关肿瘤突变在GBM中的重要作用,GBM是一种最常见且最恶性的人类脑瘤。

2022-02-12

基石药业普拉替尼新药上市申请在中国台湾获受理 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和RET突变甲状腺癌

2月17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02616.HK)宣布,选择性RET抑制剂普拉替尼用于治疗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RET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MTC)以及放射性碘难治(如放射性碘适用)的RET融合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TC)的新药上市申请已在中国台湾获受理。

2022-02-17

Science: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SARS-CoV-2变体奥密克戎感染人体细胞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SARS-CoV-2变体奥密克戎(Omicron)的刺突蛋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分子水平的结构分析。这种分析是通过使用低温电镜在近原子分辨率下进行的,揭示了发生大量突变的奥密克戎如何附着和感染人体细胞。

2022-01-22

CANCER DISCOV: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Durvalumab的耐药性与功能性STK11突变相关

近来Nabendu Pore教授及其团队选择具有可评估STK11基因组状态的患者,进行了深入的转化评估以阐明与STK11突变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旨在确定由STK11缺失介导的免疫治疗耐药性的策略,并提高对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

2022-02-06

ACS子刊:临床前研究揭示两种大麻酸可阻止SARS-CoV-2及其变体进入人体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俄勒冈州立大学发明的一种化学筛选技术鉴定出的大麻化合物显示出阻止引起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

2022-01-17

Nature:科学家发现人脑皮层前体细胞可产生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

  人脑皮层前体细胞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可产生兴奋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但能否产生抑制性神经元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Individual human cortical progenitors can produce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的文

2022-01-06

泛生子为万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服务

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病理分型指导的放化疗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辅助临床医生对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诊疗规范化,最新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提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依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更要遵循基因检测后才可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则,即靶向治疗,检测先行。

2021-12-11

Cancer Res:科学家发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突变细胞之间新型关联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CRISPR、p53和其它癌基因之间的新型关联,这或许能在不影响“基因魔剪”有效性的情况下有效预防突变细胞的积累,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后期科学家们进一步在精准医学研究做出成绩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