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术机器人彰显“中国智造”创新水平
工科为新医科提供了发展动力,医科则是新工科的重要方向,“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理工科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在全
2023-06-25
“痛经”的原因找到了:细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项研究通过证明子宫内膜的梭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了解了EMs的发病机制:梭杆菌感染激活TGF-β信号,诱导TAGLN表达,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梭杆菌优先感染部分患者子宫内膜的原因尚不明确
2023-06-21
Sci Transl Med:清除机体特殊细菌或有望治疗女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自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抗生素来靶向作用梭菌属(Fusobacterium)或能减少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病变的形成。
2023-06-27
北医三院团队利用子宫液开发了一种无创卵巢癌早期诊断新方法!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不同类型妇科疾病患者的子宫液代谢物特征,还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无创的早诊早治新策略。期待这一新的筛查方法能早日应用在临床中。
2023-07-12
Nature子刊:受穿山甲启发的微型机器人,可用于体内药物递送和治疗
磁性软体机器人和固体金属形态的机器人过去曾被开发用于微创医学手术,但其功能和安全性有限。而穿山甲尽管有角质鳞片,通过把硬质鳞片组成重叠结构,它们可以灵活无碍地移动。
2023-06-21
Nature子刊:人造病毒载体,容量更大成本更低,可用于基因编辑和治疗
在概念验证实验中,研究团队生成了含有蛋白和核酸物质的人造病毒载体(AVV),用于展示在基因组改造方面的用途。 在实验室中,这一平台能成功递送全长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到人类细胞中,
2023-06-01
科学家发现细菌感染会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抗生素或成新疗法
研究者使用甲硝唑(MZ)和氯霉素(CP)两种梭杆菌属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了模式小鼠,发现无论是感染后直接给药,还是在异位病灶已经形成后才给药,都能不同程度地显著减少异位病变的数量和重量。
2023-06-20
Science:鲍哲南团队开发出能够模拟触觉的柔性“电子皮肤”,迈向人造皮肤的一大步
该研究开发出一种“电子皮肤”——e-skin,它具有单片集成、低电压和柔软等优良特性,可以模仿手指、脚趾或四肢在被戳或烫伤时的感觉。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