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使Nanopore技术从头组装药植物地黄基因组

中国拥有丰富的药植物资源,对药植物的使、栽培历史悠久,测序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药植物的研究,加速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向微观分子水平的转变。

2021-09-23 课时:46分钟

Beacon平台加速抗体发现:强大以及全方位的平台, 获取最高多样性具功能的抗体

单B细胞筛选平台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直接对B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离,分析与筛选,从而精准、高效地筛选出分泌目标抗体分子的B细胞,再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即可得到..

2021-09-28 课时:65分钟

单细胞蛋白组技术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

要点: 1.单细胞功能蛋白组学技术背景介绍 2.细胞多功能指数PSI:重要的评价标尺 3.细胞治疗开发案例分享 4.软件及数据分析简介

2021-09-28 课时:45分钟

生物信息学:如何使纳米孔数据对基因组甲基化进行检测和定相

表观遗传学是有关化学修饰的研究,这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研究人类表观遗传修饰(包括对 DNA、RNA 和组蛋白的修饰)对于很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检测表观遗传学的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短读长测序技术包含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在这期间会丢失表观遗传修饰。由于其不能对甲基化直接测序,因此在测序前需要对 DNA 样本进行化学处理,以此推断甲基化的存在。 纳米孔测序可在无需 PCR 的情况下,制备和测序天然 DNA 和 RNA 分子。这样就可以在检测核苷酸序列的同时直接检测完整甲基化,无需任何化学转化或额外的文库制备步骤。端到端的纳米孔工作流程具备简单的文库制备流程,结合灵活的测序选项,可满足各类实验目标,针对靶向区域或人类全基因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甲基化解决方案。 11.23日,来自Oxford Nanopore 应团队的生物信息学家Philip将为大家介绍如何使纳米孔数据对基因组甲基化进行检测和定相,主要内容有: 甲基化定义及其重要性 如何进行甲基化分析,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读长建议 利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甲基化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2021-11-23 课时:33分钟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在免疫生物学的应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非常分散、各自为政的守卫大军。这数十亿分工明确的特殊细胞在不停地运动,守护着人体的安全,由于技术和方法的制约,要确定哪些细胞..

2021-12-14 课时:47分钟

从Alpha到Omicron,从疫苗到中和抗体的影响——新冠试剂研发与全球应范例分享

近期一个新冠突变株B.1.1.529刷屏了全世界,一个陌生的词汇“奥密克戎”出现在了大众视野。“新冠最强突变”、“30多种突变”、“传播性狂增500%”、“疫苗中和活性下降 ...

2021-12-22 课时:50分钟

“临床质谱技术的应”空中讲坛

近年来,质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于食品、环境、材料、医药研发、临床检测等各领域,加速了我国各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其在临床方面的应,更是助力了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 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所需检测样品量少、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等显著优势,当下正被广泛应于临床检验,包括微生物的临床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 质谱分析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不仅使得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得以实现,还使得乳腺疾病、肺、肝、肾、喉、结肠、卵巢、胰腺、膀胱等部位的癌变病症特异蛋白增加或减少的检验变得“可量化”。此外,质谱技术还主要应于临床分子生物诊断中,如慢性疾病早期预警及其预后评估等。 那么,当下质谱分析技术临床应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将来有可能应于哪些疾病研究领域?本期由生物谷携手安捷伦于 2022 年 4 月 19 日 14:00-15:30 共同举办的“临床质谱技术的应”空中讲坛,将带你去探索答案!

2022-04-20 课时:55分钟

“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空中讲坛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靶向,在时间轴上的优势是其能够改变药物释放速率,包括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及对于药物的缓释或控释作;从空间轴上来说,其能够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在某些靶器官组织蓄积。 众所周知,靶向治疗具有高效、低毒、作精准、治疗个体化等特点,使得“精确打击”癌细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尽管靶向药物治疗近年发展迅速,但在人体复杂的体内环境中,靶向药物载体仍面临巨大挑战,如:随着血液流动运输,载体药物的去向并不是靶向分子高表达的地方,而是血流丰富的地方,例如肝脏、肾脏等;此外,血液环境因素时刻变化,比如pH、血流速度、温度、离子浓度、激素水平等变化,都会影响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从而影响靶向与治疗效果;药物载体在进入人体疾病组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过多层组织细胞,这些进入屏障对于药物载体来说,几乎是重重“难关”,因而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物药性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成功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构建,特别是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是解决药物在非疾病病理部位产生不必要积累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该技术当前仍面临着很多技术难点与待突破的壁垒,亟需更多研究推进。 2022年4月22日,由生物谷与默克联合推出空中讲坛——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聚焦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的在疾病治疗中的应,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分享。

2022-04-25 课时:88分钟

“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模型的前沿研究及临床应进展”空中讲坛

近几年3D细胞培养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种细胞培养方式,它能够模拟人体内细胞生长环境来进行体外培养,使细胞保持原有的立体形态,有利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促进我们对复杂生物过程的理解,弥补很多传统2D细胞培养的局限。目前,通过3D细胞培养衍生而来的类器官模型正逐渐于多项研究应中,包括细胞生物学、再生机制、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等等,表现出巨大的应潜力。未来使3D细胞培养作为主要细胞培养工艺无疑是一大趋势,但是该技术要广泛地使起来,还有一些挑战亟待科学家们解决。 因此,4月26日14:00,生物谷特携手北京义翘神州股份有限公司为广大研究者们推出此次《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模型前沿研究及临床应进展》空中讲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李刚教授以及义翘神州刘翼浩博士,三位行业权威技术专家齐驾到,为大家进行精彩研究成果分享与讨论!

2022-04-29 课时:101分钟

“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空中讲坛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在2019年年末开始于全球爆发,并逐渐成为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对全人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布新冠肺炎已经构成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认识新冠病毒结构并解析其侵染复制机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高效设计抗病毒靶点蛋白,进行体外或者细胞内测试进而研发新冠病毒药物,这是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严峻抗疫形势下整个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为止,针对新冠肺炎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相对较少,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和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科研人员已经发现的新冠病毒药物的主要类型,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帮助大幅降低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形成的危害。因此高效开展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工作,对疫情防控以及未来长期应对病毒传播都至关重要。 那么,新冠病毒药物研发进展如何?临床应现状如何呢?本期由生物谷携手北京义翘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5月16日 14:00-15:30举办的“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空中讲坛,将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为大家分享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前沿进展和最新科研成果!

2022-05-19 课时:9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