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新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新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新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新型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新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颇尔实验室产品在生物治疗单克隆抗体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治疗在许多医疗领域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在风湿病,肿瘤学,心脏病学,皮肤病学,胃肠病学,神经学等。颇尔实验室过滤产品组合可以在单克隆抗体前期研发细胞系开发和克隆筛选2个关键工艺中助力并加速最终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提高研发效率。 直播解读: 1、细胞系开发和克隆优化选择中关键应用点的过滤技术解读 2、整合澄清和除菌过滤两种技术的24孔板新品发布 3、切向流超滤新品Minimate EVO介绍 4、 颇尔实验室除菌滤器,浓缩离心管,囊式滤器等应用选择指南
布鲁克-核磁共振在生物样本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和新应用
作为生物样本代谢组学研究的两大利器之一,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高度自动化、标准化和精确定量等方面的突破,促进了代谢组学在慢病转化研究中的新应用。 本报告将分享Bruker Biospin最新发布的疾病诊断研究(IVDr)方案,包括一键式全自动地完成人体体液样本的核磁数据采集、代谢物定性定量和疾病诊断研究,并将分享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遗传代谢病、精准营养和新冠肺炎中的重要应用。 敬请期待。
3D类器官模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近几年类器官技术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新兴前沿科学技术之一。一方面,类器官作为3D细胞培养物,具有代表器官的一些特性和功能。类器官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伦理束缚,未来可能成为可靠的细胞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相比于动物模型,其在生物转染和高通量筛选、组织器官发育、疾病研究、新药研发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类器官模型也能通过与芯片结合在多学科领域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3D类器官模型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研究的最具潜力的研究工具。 生物谷携手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品牌康宁,邀请从事3D类器官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下类器官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类器官在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学术交流,探讨类器官模型从科研走到临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话题:类器官培养技术体系、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性构建、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类器官模型与肿瘤靶向治疗、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类器官模型在疾病靶点开发、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欢迎届时参会讨论,期待会后,可以促成不同研究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大咖说CE | 基因分析平台临床应用系列论坛(一)
随着基因与基因组学研究不断发展,基因检测正引导者预测医学的发展,并应用于精准预防、精准预测、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等各个方面,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而在CE基因分析仪平台上可开展涵盖人一生的基因检测项目,无论慢性病、感染病或肿瘤,CE作为“金标准”平台,不仅可以提供精确可信的结果,还可以验证其他平台的结果,在精准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临床一线经验丰富并且理论知识扎实的专家,以及精准医学试剂盒研发平台技术大拿,聚焦不同CE临床应用方向,从理论技术、临床应用到案例分享,带领我们一起共同探讨CE分析平台临床应用。 直播过程中更有多重好礼相送:高级钢笔、办公套装礼包、定制U盘、精美雨伞... 不容错过,快来报名!
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离不开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虽然生物成像领域的各种显微成像技术和共聚焦技术在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对于细胞在动物体上如何实现运动、增殖或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应用而生。该技术能够实现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体外研究转移到动物体内研究,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尤其是可以直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并且其凭借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学、药物研究、细胞标记、基因表达与基因功能的研究、细胞凋亡等研究领域。 鉴于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谷携手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讲坛,希望通过本次讲坛能够充分与从事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
纳米孔测序在人类遗传学和罕见病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遗传学领域,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容易地研究和理解生物过程及其影响。利用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分析整个基因组或感兴趣的特定目标区域,通过对RNA转录本和异构体的表征和量化获得进一步的功能性分析。这些能力一起为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洞察。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长期致力于开发简洁易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类遗传学研究和遗传病诊断方面,纳米孔测序技术生成的长读长序列使得分析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变异(SV)更加的直观和简洁,如平衡易位和复杂的变异组合。纳米孔测序平台独特的测序原理,使测序过程不受酶反应效率的影响,尤其擅长检测困难区域,如重复序列,高GC含量的区域,以及假基因等。这意味着纳米孔测序可以解决出生缺陷防控和生殖遗传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安捷伦基因组学系列讲座 —— 安捷伦RNA和DNA平行测序文库构建方案,一天当作两天用
利用DNA和RNA的平行靶向测序可以比对序列差异、验证基因融合,检测DNA突变的关联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利用SureSelect XT HS2 RNA建库试剂盒,结合之前推出的 XT HS2 DNA试剂盒就可以轻松实现DNA和RNA的平行建库,实现上述应用。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XT HS2 DNA建库方案,本期将要介绍的SureSelect XT HS2 RNA 试剂盒是安捷伦最新推出的一款链特异性,靶向富集的RNA文库构建试剂盒。该试剂盒针对低起始量的FFPE样品进行了优化,样品起始量可低至10ng;试剂盒提供384对双端样本标签,接头序列中引入了分子标签,极大降低了测序中标签跳跃问题, 在去除Duplication时更准确;该试剂盒对整体建库流程进行了优化,建库时间缩短至11个小时。SureSelect XT HS2 RNA与SureSelect XT HS2 DNA采用同一建库流程,两款试剂盒的配套使用可以实现DNA和RNA的平行建库。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前沿与生物学应用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此前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200纳米,被称为阿贝衍射极限,而通常病毒和亚细胞结构的尺寸只有几十到200多纳米。超高分辨显微技术的诞生突破了这个极限,使得显微成像分辨率进入振奋人心的纳米级别时代,对于精细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商业化比较常见的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主要包括受激发射耗损显微术(STED)、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术(STORM)、光激活定位显微术(PALM)、结构化照明显微术(SIM)等,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显微产品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病毒学、植物学、病理学、遗传学、医学等领域都得到了逐步应用。 生物谷联合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领导品牌徕卡显微系统,推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空中讲坛,关注成像领域前沿技术进展的同时,也将聚焦此技术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此推动超高分辨成像技术的广泛、高效使用,以及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
纳米尺度空间中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功能,几乎都是通过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近年来,生物大分子的修饰、相互作用与活性调控一直被我国列为生命科学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纳米尺度的科学技术也是当今世界研究热点问题,纳米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特别是与生命科学结合,其时间上飞秒级、空间纳米级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结构、组装、运动和功能的分析,以分子结构和功能为核心,分子、复合物、单细胞为重点,研究细胞重要组份的结构、功能与组装,探索控制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生命现象,为医药研发和人类一些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能。目前,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单分子酶动力学和分子马达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突破,但对于发展活体和活细胞状态下对生物分子在纳米尺度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和定量表征的方法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生物谷联合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论坛,旨在邀请从事生物大分子功能与结构和细胞生命过程关系研究的行业专家,汇聚相关领域的诸多学者促进多交叉学科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