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原代神经元培养

大脑的复杂构造使得神经科学家们通常需要使用一个简单的系统来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获得原代培养,即解剖神经系统组织,将其解离成单细胞,再在体外培养这些细胞。原代培养使得能方便地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进行遗传操作和延时成像等必要的实验手段。此外,这些培养还提供了一个可完全控制的环境,能用于研究复杂的现象,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本短片概述了得到原代神经元培养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和解剖感兴趣的组织,机械和化学分解组织以产生单细胞悬浮液,将细胞铺板,以及在适当的培养液中维持培养。短片还介绍了几个典型实验,以显示如何使用培养的细胞来研究在活神经元中蛋白质的运输,形态的变化,及进行电生理学研究。

2016-01-08 课时:9分钟

发育神经生学导论

发育神经生学是探索神经系统从早期胚胎阶段到成人期如何形成的领域。虽然已经知道,神经前体细胞按照增殖,分化,迁移和成熟这些可预测的阶段发展,但控制通过每个阶段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研究发育不仅对于理解复杂的结构是如何组装的很重要,而且对鉴定和治疗神经失调也很重要。由于损伤修复过程类似于发育中那些过程,该领域也是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何时以及如何再生的有利资源。

本短片对发育神经生学领域进行了简要概述,包括一些主要实验,它们加深了我们对控制早期神经组织形成以及将这些细胞更进一步分化到互不相关的神经元亚类的机制的了解。讨论部分着重于发育生学家想知道的核心问题,随后演示了他们用来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应用,以提供深入了解它们对今天的发育神经学家的意义。实验演示范围包括对完整胚胎大脑的遗传操作,将干细胞分化有目的地分化成为神经系统的细胞,和可以定量特定的发育事件,如定量神经元之间新连接的形成的染色技术。

2016-01-08 课时:10分钟

王欣:微生对糖的转化和降解-第4段

海洋寡糖和多糖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近年来大量用于食品增稠剂中。本段片介绍了微生对琼胶寡糖、褐藻胶和卡拉胶这三种海洋寡糖的降解情况。还介绍了Ecoli和Bacteroides-Prevotella菌群的协同作用机理。

2016-01-13 课时:11分钟

朱宝利:人体肠道微生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48分钟完整版

第1段:名词概念和人类微生组计划简介
介绍了“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宏基因组(Megagenomics)”等名词的概念和区别,人类微生组计划的研究历史,常见疾病如粉刺、哮喘、湿疹、心理疾病,与肠道微生菌群之间的关系。

第2段:美国、欧洲在人类微生组方面的研究及成果

第3段:肠道微生的研究总结和体会
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肠道黏膜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道细菌特意菌群和人体特定疾病关联性的研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理性 药代谢与肠道微生

第4段:肠道微生对人类健康的意义
介绍了肠道微生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的角色,产生维生素、调控新陈代谢和储存营养、帮助消化吸;如何保护人体健康,与病原微生竞争资源、产生抗生素、改变人体外环境等内容……

2016-01-20 课时:49分钟

朱宝利:名词概念和人类微生组计划简介-第1段

介绍了“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宏基因组(Megagenomics)”等名词的概念和区别,人类微生组计划的研究历史,常见疾病如粉刺、哮喘、湿疹、心理疾病,与肠道微生菌群之间的关系。

2016-01-20 课时:15分钟

朱宝利:美国、欧洲在人类微生组方面的研究及成果-第2段

美国、欧洲在人类微生组方面的研究及成果

2016-01-20 课时:16分钟

朱宝利:肠道微生多年研究的总结和体会-第3段

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肠道黏膜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道细菌特意菌群和人体特定疾病关联性的研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理性
代谢与肠道微生

2016-01-20 课时:6分钟

朱宝利:肠道微生对人类健康的意义-第4段

介绍了肠道微生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的角色,产生维生素、调控新陈代谢和储存营养、帮助消化吸;如何保护人体健康,与病原微生竞争资源、产生抗生素、改变人体外环境等内容……

2016-01-20 课时:13分钟

关于食和烹饪:厨房的科学与知识

McGee recounts how he moved from studying astronomy, to teaching literature and writing, to writing about the science of cooking, to designing an experiment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y you should beat egg whites in a copper bowl, and ultimately to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food science book author, blogger, columnist and lecturer.

2016-02-15 课时:12分钟

当棒球遇上生

Although they work in different areas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both Jaime Fraser and Mike Eisen are convinced that a lifelong love of baseball statistics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ir research.

2016-02-15 课时: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