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标技术助力肿瘤药物开发及治疗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因组变异、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基因表达水平异常都可能是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复杂疾病组织的病理生理涉及到空间上多种不同细胞的交互作用,人类最终治愈复杂疾病依赖于对这些作用的深刻理解。研究细胞中蛋白质和RNA的空间分布对组织病理的研究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蛋白作为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在各个领域均是十分常见靶标,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免疫组化(IHC)是组织病理学中广泛使用的诊断和检测技术,但这项技术却存在一些无法逾越的瓶颈,如主观因素造成的不同判别差异,半定量劣势,可检测靶标数限制等。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多重靶标技术以多重染色、精确的光谱拆分和定量为优势点,可以在有限样本上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表达谱数据。这其中,有多重免疫荧光、多重RNA荧光标记等技术涌现。其中,以RNAscope为代表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在转录组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原位定性和定量检测,对于一些使用抗体难以标记的靶标,可以利用RNAscope进行补充,实现靶标自由。同时,对于肿瘤、免疫中常见的分泌性蛋白或因子,可在RNA水平上进行其原始分泌细胞的溯源,以此助力信号通路等相关机制研究。
通过多重免疫荧光、RNAscope多重荧光检测的多靶标检测,为肿瘤免疫研究提供更深广的技术视野,可以更进一步的解析肿瘤内在的作用机制和发病机理,而高可重复性优势以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为肿瘤研究的可信度提供更高质量的保证,使得类似技术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同时,RNAscope还可以实现RNA与蛋白共标,更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的方向,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更多标记选择。
基于此,梅斯医学&生物谷联合Bio-Techne于2023年5月4日举办“多靶标技术助力肿瘤药物开发及治疗”主题空中讲坛,我们诚邀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深入探讨肿瘤药物开发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过程中多靶标技术的应用实践,探讨该领域最前沿话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专注细胞能量代谢,推动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向“新”而行
能量代谢是生命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行之有序的代谢有利于细胞正常行使功能,而代谢的重编程则与癌症、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为此,从细胞能量代谢着手,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寻找重大疾病的新疗法,已经成为目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新进展和新趋势,尤其是针对癌症新疗法的探索中,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大放异彩,这使我们意识到,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细胞分析工具变得非常重要。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通过探究疾病中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的机制,发现或验证调控疾病过程的新途径或标志物,从而进行药物开发为疾病治疗服务。
安捷伦Seahorse XF技术作为独特的细胞能量代谢检测技术,在新药研发药物筛选、细胞治疗和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估领域都可以发挥作用,帮助科学家在早期研发进程中把控药物质量、评估免疫细胞代谢表型,从而开发出更强力的小分子和免疫治疗产品。最新发布的安捷伦Seahorse XF Pro 分析仪具有一系列新特征,使此技术能够更好助力新药研发过程。
基于此,生物谷携手安捷伦于2023年3月17日14:00-16:00联合推出“专注细胞能量代谢,推动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向“新”而行”主题空中讲坛,聚焦能量代谢,诚邀业内专家共同探讨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及药物研发应用,为大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对行业内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GMP管理规范:细胞药物开发培养篇
为助力促进干细胞培养及其相关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月23日,空中讲坛《GMP管理规范:细胞药物开发培养篇》邀请到行业资深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GMP实验室主任贾文文和友康生物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知翀分别带来报告《临床级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质检与规模化培养》《友康GMP级MSC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药物申报中的优势解析》,相信将予以同行全新启迪。
免疫治疗代谢检查点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持久性的生物能量代谢
肿瘤免疫治疗在《科学》杂志2013 年十大科学突破中位居首位,被认为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最成功的方法之一。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指免疫细胞会产生抑制自身的蛋白小分子,肿瘤细胞利用这种机制,抑制免疫细胞,从人体免疫系统中逃脱存活下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让免疫细胞重新激活工作,消灭癌细胞。目前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CTLA-4 抑制剂和PD-1 抑制剂(PD-1/PD-L1 抑制剂),其中PD-1 抑制剂(PD-1/PD-L1 抑制剂)包括PD-1抗体(PD-1 抑制剂)和PD-L1 抗体(PD-L1 抑制剂)。
代谢程序是免疫细胞结果的上游决定因素。包括激活、增殖和记忆细胞发育在内的免疫细胞过程都是由代谢重编程驱动的,代谢重编程可以被调节以增强性能和控制免疫细胞结局。近年来,细胞分析工具的进步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调控策略的功能结果,从而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疗法。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安捷伦 Seahorse XF 技术测量动态的功能性代谢,更直接地实时测量正在发生的免疫细胞过程。
当下,我们对癌症中的代谢重编程和癌症研究中免疫代谢干预的新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3 年1 月5日,生物谷携手安捷伦聚焦“免疫治疗代谢检查点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持久性的生物能量代谢”召开主题空中讲坛,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一起探讨以上问题,欢迎广大同行参与,相信将给予同行启迪。
微生物组学新方法与免疫代谢疾病研究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 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生物谷携手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推出“微生物组学新方法与免疫代谢疾病研究”空中讲坛,诚邀您作为报告嘉宾参加此次论坛,与相关的行业专家聚焦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为大家分享最新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
干细胞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优化及应用研究
众所周知,干细胞在疾病模型建立、疾病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运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可以产生疾病特异性iPSCs,进而分化为与疾病相关的功能细胞用于构建疾病模型,体外再现疾病表型、模拟遗传学变化和病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病机制、筛选安全有效的药物、替换患病的细胞或组织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以iPSC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疾病模型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们的青睐,利用iPSCs技术成功建立多种罕见病疾病模型,并发现了其重要机制或靶点,临床上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相关疾病治疗。患者特异性iPSCs的获取将更加规范化和规模化,疾病模型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为新药筛选、个性化再生医疗方案的制定另辟蹊径。
在此背景下,MedSci梅斯&生物谷携手赛默飞世尔科技于2022年9月27日 14:00-15:30联合推出本次空中讲坛,邀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聚焦干细胞与动物疾病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展开讨论。期待大家一起上线交流学习!
重组蛋白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生物体内所有翻译表达并执 行生命功能的蛋白质。近年来,大量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是蛋白质组学领 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而重组蛋白是利用DNA(RNA)重组技术表达的蛋白。蛋白表达是将目的基因通过电转化或者热激等手段转入合适的宿主中,利用宿主的特定生理、生化和遗传特点进行目标蛋白 大量表达及纯化的生物技术。通过该项技术获得的蛋白药物主要包含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 重组酶等类别,与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相比,具有疗效更显著、特异性更强、毒性更低、副作用更小、生物功能更明确等优势,在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病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2022 年 5 月 13 日 WHO 公布全球新冠疫苗候选物名单中,临床阶段的疫苗候选物 156 个,临床前 198 个。其中临床阶段的疫苗候选物有 11 种,蛋白亚单位(Protein subunit) 疫苗,即重组蛋白疫苗候选个数排在首位,占所有疫苗个数的 34%。除了新冠疫苗外,2020 年全球10 大疫苗品种中 8 个是重组蛋白疫苗,该数据代表着未来疫苗研发重点依然是重组 蛋白疫苗。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表明重组蛋白药已成为现代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就当前形势下,重组蛋白技术对我们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仍然 存在很多破局点,需要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设计、蛋白结构分析等相关前沿新技术助力,进 而高效纯化分离重组蛋白等,继而有利于蛋白药物的开发利用。因此,亟需相关研究领域的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下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研究及相关研究的前沿技术应用及进展、以及前沿技术从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诸如:重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前沿 研究进展如何?科研团队利用哪些先进的技术有效进行重组蛋白的设计、纯化分离?如何结 合课题需求选择蛋白质标签?如何通过蛋白组学、蛋白结构分析等技术分析并应用于疾病的 发生机制和治疗?目前的前沿技术从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
2022 年 8 月 18 日,生物谷携手义翘神州、梅斯医学一起召开主题空中讲坛“蛋重组 蛋白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应用”,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一起探讨以上问题,欢迎广大同行参与。
细胞药物开发与申报合规要点研讨
近年来,细胞治疗产品正成为国内外当下和未来极具前景的新型治疗药物之一。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细胞治疗药物在早期开发阶段就应重点关注原材料和原料药的选择和控制。因为细胞治疗药物原材料来自于健康志愿者或者病人自身的细胞,这些细胞样本是高度个性化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 细胞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如 IL-15、IL-7 以及 IL-21 等)关键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多环节的风险把控,都增加了细胞治疗药物 CMC 开发及生产控制的难度。因此,选取安全的、符合规范的关键原材料,对后续的药物开发和申报上市至关重要。
基于此,2022 年 8 月16日,生物谷特联合北京同立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筹办《细胞药物开发与申报合规要点研讨》空中讲坛,共聚细胞治疗药物行业资深专家,针对关键原料选择与控制,采用基本原理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答疑等方式,围绕行业政策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共促细胞治疗药物行业发展。
智能自动化驱动变革,提速生物样本库建设
与中国生物样本库同行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物样本库建设蓬勃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样本库。生物样本库作为承载生物样本实体、分子信息以及样本表型数据的资源平台和学科建设的基石,为开展各领域科研工作、开拓新的临床诊疗手段和优化医药研发资源配置等,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样本资源丰富的优势背景下,如何推进样本资源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如何充分利用样本资源,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共享应用,成为各学界关注的问题。
高质量样本资源的利用和价值发挥,有赖于生物样本库存储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传统存储模式因其存储操作繁琐、样本数据难管理、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易造成人为误差、样本污染或反复冻融等现象。随着智能自动化技术的迭代,自动化样本库凭借其智能准确、安全高效、信息化管理等显著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加速了我国样本库资源库高质量与科学规范化建设,助力生物样本库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期由MedSci梅斯&生物谷携手华大智造于2022年7月26日联合推出“智能自动化驱动变革,提速生物样本库建设”空中讲坛,届时将邀请行业专家为大家解读生物样本库的智能化应用与发展,期待与各位相聚云端!
双抗ADC药物研发进展与临床应用
随着抗体药物的需求不断加大,抗体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多克隆抗体制备到单克隆抗体筛选,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抗体技术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因其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好、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在生物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中双抗和ADC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双抗以其制备周期短、成本低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补充单抗药物单表位治疗的不足,目前开展的临床试验中双抗药物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和癌症治疗。ADC药物的基本设计思路是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进行偶联,从而同时发挥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细胞毒性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高杀伤性。ADC药物对靶点的准确识别性及非癌细胞不受影响性,极大地提高了药效并减少了毒副作用,备受医药研发领域人员的关注。未来的医疗领域,疾病的治疗必将是多方法联用,这需要科学家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期待双抗ADC药物发展的繁荣态势。
本期空中讲坛线上研讨会MedSci梅斯&生物谷携手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日联合推出,聚焦双抗ADC药物研发进展与临床应用,为大家分享最新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