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斑马鱼技术,助力医药产业
新发展近年来,斑马鱼技术在中药、创新药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斑马鱼模型筛选发现的新药不断进入临床试验,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肿瘤、脂肪肝、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多种人类疾病。 斑马鱼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发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发育、代谢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基因与人类同源性达87%,能可靠模拟和预测人类生理与病理,且具有快速、经济、预测性好、可比度高等优势,目前,斑马鱼技术已迅速成为人类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发现和药效评价的“新星”。 环特生物通过将其应用于创新药筛选、毒性筛查、安全性评价等,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药物安全生物测试解决方案。通过斑马鱼技术,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对不安全的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除,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那么,全球医药产业呈现出怎样的研发趋势?Top—down斑马鱼体内药物快速发现的趋势是怎样的?如何利用最前沿的生物检测科技——“水中小白鼠”斑马鱼技术助力药物快速发现?斑马鱼技术在药物筛选发现中的应用又有哪些?……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晓宇博士,受邀于10月24日(下周一)下午14:00在生物医药新媒体门户平台——生物谷空中论坛,在线分享主题报告——《浅谈斑马鱼技术在药物评价及科研中的应用》,一起探讨斑马鱼技术在药物领域的应用探索实践,期待您扫码观看交流!
创新·突破·引领 GenoCare 1600产品上市会
2022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不久之后,我们迎来了单分子测序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2022年7月,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获准临床应用,成为世界首款获得NMPA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的单分子基因测序仪。GenoCare 1600的上市,是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发展史上的首次突破,它填补了基因测序产业单分子测序的空白,开启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诊断时代。也再次证明,中国创新、中国智造,能够为生物科技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引领全球创新! 11月7日09:00,我们诚挚邀请您锁定观看。
iPSC细胞治疗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iPSC正在各种细胞疗法应用中进行探索,目的是逆转机体损伤或疾病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通过从感兴趣的疾病患者中生成 iPSC,并将其分化为疾病特异性细胞,通过这种方法,iPSC 可以“在培养皿中”有效地建立疾病模型。此外,iPSC具有提供生物学同类的细胞类型的潜力,这些细胞可以用于针对各类组织细胞的化合物鉴定、筛选,靶标验证,和作为新药发现的工具。取自患者自体的体细胞经诱导后成为iPSC,可分化成特定类型的体细胞也避免了免疫排异、伦理学等问题。 iPSC引领的通用型细胞治疗技术,在整个生物药领域中已逐渐崭露头角。它既解决了传统自体细胞治疗取材、质控、规模化以及成本等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异体细胞治疗的移植排斥问题。iPSC来源的细胞治疗无疑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面对巨大的市场和需求,新一代的治疗技术总是基于与挑战并存。在整个iPSC来源的细胞治疗工艺开发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多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关键环节。其难点之一,就是基因编辑后单克隆的筛选问题,如何快速、精准、轻柔地得到分选到用户想要的目的细胞,这是让相关研究人员极为头疼的问题。 为此,Namocell联合生物谷&梅斯医学开展本场名为“iPSC细胞治疗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网络研讨会。我们邀请了国内外iPSC来源细胞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从iPSC细胞治疗市场现状和前景到工艺开发中的一些挑战及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想法。同时,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单细胞分离仪如何在快速筛选iPSC单克隆方面有哪些应用价值。 本次研讨会将是您与中国领先的同行交流讨论机会,发现前沿策略和解决方案来提高您的研究水平,加速iPSC来源细胞治疗方案开发进程。期待大家都能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