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朱运峰:外周血游离DNA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筛查以及疗效评估的作用

介绍了1、外周血游离DNA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2、临床价值.3、肿瘤发生与基因突变。4、神奇的胞嘧啶及其脱氢酶。

2017-08-31 课时:40分钟

刘 倩:循环肿瘤细胞(CTCs) 上皮细胞型,上皮间质型,及干细胞型标记物的表达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相关性评估

介绍了自己公司相关情况。提到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探索。讨论了ctDNA能否真实反映肿瘤组织的基因突变情况,即组织和血液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介绍了相关内容。提到了全国多心肿瘤液态活检(ctDNA)临床试验。

2017-08-31 课时:45分钟

倪健泉: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式动物果蝇研究的应用

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果蝇的应用及为什么选择果蝇的背景,更准确的研究基因功能,提到了UAS-cas9介导的敲除,RNAi原理,表观遗传因子等,通过对各种Cas9/sgRNA的元件等各种条件进行优化,倪建泉教授获得了更优的在果蝇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系统。

2017-09-07 课时:39分钟

陈凌懿: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rk信号通路的作用

介绍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rk信号通路研究背景,Erk信号通路机制,发现了有别于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的结果,那就是Erk信号在小鼠ESC的端粒长度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自我更新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2017-09-07 课时:30分钟

丁秋蓉:基因组编辑在干细胞疾病模型建立和基因治疗的应用

介绍了人群疾病基因组学的研究,尤其是全基因 组关联分析(GWAS)和罕见病研究,提示多个基因以及基因组区域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显著相关。深入解析这类遗传发现,我们从基因组学研究出发,综合人多能干细胞疾病模拟、基因组编辑技术和模 式动物平台,对SORT1、AKT2、KLF14等代谢疾病相关基因组位点进行了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深入解读;并研究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体内直接靶向成体细胞,建立高效、特异和安全的核酸酶体内运输方式,探索潜在的代谢疾病新基因治疗方案。

2017-09-15 课时:41分钟

王晗:CRISPR-Cas9在鲤鱼的运用及生物钟在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调节机制

介绍了CRISPR-Cas9在鲤鱼的运用及生物钟在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调节机制。主要想在鲤鱼对sp7基因进行突变,产生更少的肌间骨,打开鲤鱼在美国的市场,以及通过对斑马鱼per1b和per2突变体的研究,分别探索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调节机制。

2017-09-21 课时:32分钟

朱诗国: 传统医与癌症NK细胞免疫治疗

朱教授表示,癌症患者体内NK细胞数目偏少,状态受损,因此NK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新方法,目前KIR单抗、CAR-NK等疗法蓬勃发展。医经方联合NK细胞治疗具有广阔前景。

2017-09-25 课时:47分钟

董忠军:天然免疫应答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过程的调控机制

介绍了靶向免疫细胞治疗为什么对实体瘤效果好于非实体瘤,识别机制是否有差异,提到了slam-sap家族等。

2017-09-26 课时:40分钟

杨莉: 恶性肿瘤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肿瘤研究背景,提到了免疫治疗:1.CAR-T。2.单抗。提到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使用。提到了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免疫治疗。

2017-09-26 课时:39分钟

周大鹏:识别糖复合物的抗体在肿瘤和感染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介绍了为什么研究糖复合物,提到了糖复合物的功能,抗体,介绍了糖复合物研究的新进展,抗体识别糖肽的共同规律

2017-09-27 课时:4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