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测试

5

2014-09-25 课时:44分钟

高通量技术在非编码RNA领域中的应用

高通量技术指的是芯片、二代测序等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在短时候内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快速筛选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等方面。高通量技术在非编码RNA研究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不但可以筛选用于肿瘤诊断的miRNA分子标记,还应用于miRNA和lncRNA的功能研究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链特异性测序(strand-specific RNA sequencing),降解组测序(Degradome sequencing ),RNA免疫共沉淀测序(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RIP-Seq)等,以及一些新芯片与测序产品也为非编码RNA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里通过对一些应用案例的解析,讨论高通量技术在非编码RNA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4-09-26 课时:28分钟

EZH2通过诱导异染色质形成来沉默 microRNA-218的表达

陈扬超博士就胰腺癌高风险基因EZH2通过诱导异染色质形成来沉默microRNA-218的表达的报告内容。

2014-09-26 课时:34分钟

非编码RNA参与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

信号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分子的表达或功能失调会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紊乱从而参与疾病。非编码RNA(ncRNA),包括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信号传递通路的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重要自身免疫疾病为研究模型来研究非编码RNA在自身免疫病关键致病通路中的作用。我们已发表的系列工作揭示了遗传及表观遗传因子可导致与狼疮重要免疫表型相关的一组miRNA表达异常。我们也进一步多方位阐述了多个miRNA分别或协同参与狼疮脏器受累相关的免疫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的分子机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研究证实了靶向干预疾病相关miRNA可以改变疾病的异常免疫病理表型(Nat Med 2012; PLoS Genet 2011; Blood 2010;J Immunol 2010; Arthritis Rheum 2009; 2010; 2011。受邀在Nat Rev Rheumatol上发表特邀综述)。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我们的研究发现lncRNA能调节干扰素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转录因子STAT1的表达从而参与STAT1信号传递通路的调节。这些研究为深入阐明nc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和分子机理,为今后发展ncRNA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014-09-26 课时:27分钟

循环血微小RNA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改变,以血管功能失衡为病理学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最近研究表明,多种miRNA参与了胚胎发育、心血管疾病发生、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进程。MiRNA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谱,在循环血中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各种组织在不同原因引起的损伤时,循环血中miRNA含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有可能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作为分子标志物。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心肌特异的miR-208a能够作为心肌缺血的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血管损伤及随后由其引起的重塑在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循环血miRNA也具备作为血管损伤重塑相关疾病的血清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2014-09-26 课时:28分钟

高血压相关miR研究进展

本实验应用miRNA芯片检测了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浆miRNA表达谱,共有18种miRNA表达有差异,其中HCMV编码的miRNA hcmv-miR-UL112在高血压组较健康对照显著高表达(3.78 vs. 1.50,p<0.0001);hcmv-miR-UL112能够通过作用于下游靶基因IRF-1及MICB导致免疫逃逸及血压调节障碍。

2014-09-26 课时:20分钟

晶芯® 人类长链非编码RNA芯片V3.0的设计及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通过影响染色质状态,RNA转录和翻译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者非常关注lncRNA在各种生物学过程和疾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博奥生物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院士研究组,基于已经公布的大量lncRNA数据库及实验室发现的800多条中等长度的非编码RNA,推出了自主设计的lncRNA芯片。继成功推出lncRNA V1.0 和 V2.0 芯片基础上,鉴于当前lncRNA 研究的快速进展,收集和更新lncRNA 序列信息,经过严格的序列筛选和整合,推出了新一代的晶芯lncRNA V3.0 芯片服务。最新的V3.0芯片包括约3.8万条lncRNA和约3.4万条mRNA探针,可以同时针对lncRNA和mRNA进行检测。在充分保证探针容量和重复数量(lncRNA和mRNA检测探针均重复2次以上)的前提下,降低了芯片成本和实验费用。在检测成本和检测准确性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点。 通过lncRNA芯片检测,研究人员能够迅速获得与特定生物学过程或者疾病相关的lncRNA的表达变化,从而发现与特定生物学过程相关的lncRNA,寻找与疾病相关的lncRNA。

2014-09-26 课时:28分钟

细菌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和功能研究

毕研究员等开展了结核菌非编码RNA系统发现、标注及功能研究来回答其有多少非编码RNA?基因组定位?与结核菌的致病性和耐药产生相关的有哪些?可望在结核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方面获得重要发现,为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2014-09-26 课时:44分钟

低成本基因标志物检测新方法及其装置

检测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基因序列、基因突变与基因表达量是分子诊断的重要内容。通常先对目标序列进行扩增,然后采用特异性的方法捕获待检靶标,最后通过光电等手段将捕获的靶标转换成可读信号,实现基因标志物的检测。检测成本主要体现在检测试剂、检测人力与检测装置。为了降低检测成本,本课题组提出了新的低成本靶标捕获与检测方法,采用裸眼即可检测,无需使用荧光标记探针;通过将序列扩增与靶标捕获、信号读出等一体化,在单管中完成扩增与检测全部过程,极大降低了人工操作时间。加入样本就可自动给出结果,无需昂贵的仪器装置,仅需一台普通的PCR仪。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人为误差,我们又研制了低成本微量可见分光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扩增产生的信号。本方法已经成功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个体化用药相关基因标志物检测,表明我们研制的新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基因序列差异和突变的检测。

2014-09-26 课时:34分钟

杨瑞馥:POCT:个体化医疗时代和公共安全的需求与挑战

随着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突发和新发疫情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POCT在现场快速检测、确定病原等危害因子和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POCT技术与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手段不同,还存着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认证认可等问题。我们还需从POCT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确定和管理标准化以及质控、认证等的规范化等角度逐步解决。

2014-09-26 课时: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