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Horticulture Research:酸浆属果实进化发育基因组变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1. 基因

来源:植物所 2021-12-04 18:02

  茄科酸浆属(Physalis)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浆果发育迅速膨大,形成“中国灯笼”或膨大花萼综合征(ICS)这一创新形态,包裹浆果。然而,酸浆属果实形态、生化特性及其起源背后的遗传基础有待探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贺超英研究组等合作完成了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 syn. P. floridana)基因组的组

 

 

茄科酸浆属(Physalis)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浆果发育迅速膨大,形成“中国灯笼”或膨大花萼综合征(ICS)这一创新形态,包裹浆果。然而,酸浆属果实形态、生化特性及其起源背后的遗传基础有待探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贺超英研究组等合作完成了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 syn. P. floridana)基因组的组装,解析了首个酸浆属物种染色体水平的参考基因组,其大小~1.40 Gb,contig N50~4.87 Mb,预测蛋白编码基因32,075个,重复序列~82.24%,杂合度~0.19%。分析发现,SEP类MADS-box基因MBP21亚分支的丢失可能是导致“中国灯笼”起源的关键突变,它与前期研究发现的MADS-box基因MPF2的异位表达突变共同促使酸浆族植物中ICS的起源。结合现有功能证据,科研人员提出了“中国灯笼”这一形态创新起源的原创性模型,即“雄性育性遗传腐蚀-恢复”模型。该模型阐述了进化过程中新性状产生的新机制,即一个突变补偿了另一个有害突变的结果。研究还发现,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SQE)基因家族的显着扩张可能与酸浆属果实中特异性甾体类化合物的产生与多样化有关。研究揭示出招募已有基因、基因复制和丢失等遗传变异在果实性状进化中的重要性,为茄科作物的进化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组资源。

研究成果发表在Horticulture 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资助。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