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柳叶刀》子刊:什么,免疫治疗用药时间不同,死亡风险竟会翻倍?!

  1. 免疫

来源:奇点糕 2021-12-02 08:33

  免疫治疗,实在是太深奥太复杂,越研究越有趣呢。奇点糕时不时就在看完一些研究后,发出楚团长式感慨,“你呀,你呀,总能给我整点新花样”。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影响免疫治疗的要素太多了,都不用说不同肿瘤中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本身的特质,单单是药物方面就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二甲双胍,还有神秘莫测的肠道菌群、以及导致免疫治疗中“医学悖论”的肥胖…

 

 

 

 

免疫治疗,实在是太深奥太复杂,越研究越有趣呢。奇点糕时不时就在看完一些研究后,发出楚团长式感慨,“你呀,你呀,总能给我整点新花样”。

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影响免疫治疗的要素太多了,都不用说不同肿瘤中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本身的特质,单单是药物方面就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二甲双胍,还有神秘莫测的肠道菌群、以及导致免疫治疗中“医学悖论”的肥胖……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还首次发现,人体生物钟和昼夜节律,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有明确的相关性,奇点糕看完只能直呼好家伙了。

这项由美国埃默里大学团队开展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对于接受PD-1抑制剂或CTLA-4抑制剂单药/联合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给药时间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键因素,早上用药效果会比晚上明显更好。

如果患者治疗期间有至少20%的药量,是在下午16:30分后输注的,那就与死亡风险翻倍(HR=2.03)有关,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会降低20%,影响幅度属实吓人[1]。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给药,或许未来也会成为精准免疫治疗的一部分。

人体生物钟和免疫治疗,单独拎出来都是非常宏大的课题,分量重到2017和2018年,研究它们的科学家相继拿下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现有的科学探索只能说是开了个头。

不过已经有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显示,早上9-11点注射疫苗激活的免疫应答,会明显比下午15-17点更好[2];而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进行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疗效似乎也有一定差异[3]。

所以埃默里大学团队开展本次研究,就要看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个当红“炸子鸡”,使用起来会不会也与昼夜节律有关。免疫治疗在美国获批也有八九年了,这方面数据还真有不少积累。

研究者调取的299例免疫治疗黑色素瘤病例中,约1/4的患者有≥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药量,是在下午16:30分后经静脉输注的,而这个时间段的给药量每多20%,就与患者死亡风险相对上升31%(HR=1.31)有关。

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将73例下午16:30分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药量≥20%的患者,与73例基线特征相似,但同一时段给药量<20%的患者匹配,分析两组生存情况与给药时间的关系。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更吓一跳:16:30分后给药时间≥20%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是49%,患者中位OS达到4.8年,按说在黑色素瘤治疗中也不差,但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是68%(中位OS尚未达到)。

近20%的5年生存率差距,算出来就有了“下午用免疫治疗死亡风险翻倍”的结论,而且进行多因素分析后的结论也基本不变。两类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是40%对56%,完全缓解率是22%对34%,同样有明显差距。

研究团队在论文的讨论部分指出,人体昼夜节律对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应该是导致免疫治疗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比如研究选择的分析节点是下午16:30分,而既往研究显示16:00前后,可能恰好是免疫细胞状态的“低谷期”[4]。

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体内的半衰期一般是几个星期,理论上会经历很多轮昼夜节律,但同样有研究显示,PD-1抑制剂输注后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等二级淋巴器官的浓度,30分钟内就会见顶[5]。

如果这个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节点,恰好赶上免疫细胞的低谷期,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就错过了大好机会。至于患者基线特征,例如性别差异、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对昼夜节律和免疫系统会有怎样的影响,还得继续做研究搞清楚。(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