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可能与饮食偏好有关

  1. 肠-脑轴
  2. 肠道微生物组
  3. 自闭症

来源:本站原创 2021-11-15 14:27

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至少部分是由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引起的,其依据是观察到某些类型的微生物在自闭症患者中更常见。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这种关联性实际上可能反过来起作用:在自闭症儿童的肠道中发现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他们与自闭症有关的限制性饮食偏好,而不是他们症状的原因。

2021年11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可能至少部分是由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引起的,其依据是观察到某些类型的微生物在自闭症患者中更常见。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这种关联性实际上可能反过来起作用:在自闭症儿童的肠道中发现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他们与自闭症有关的限制性饮食偏好,而不是他们症状的原因。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utism-related dietary preferences mediate autism-gut microbiome associations”。


论文通讯作者、昆士兰大学的Jacob Gratten说,“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组在自闭症中的作用很感兴趣,但并没有很多确凿的证据。我们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旨在克服先前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对肠道内微生物物种的下一代测序使得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分析更加自动化,耗时更少,一些研究已经探究了肠道内特定的微生物物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这种肠-脑轴(gut-brain axis)不仅与ASD有关,而且还与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有关。靶向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用于新疗法开发的研究领域。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分析了247名2至17岁儿童的粪便样本。这些样本收集自99名被诊断为ASD的儿童,51名配对的未确诊的兄弟姐妹,以及97名无亲缘关系的未确诊的儿童。纳入分析的对象来自澳大利亚自闭症生物库(Australian Autism Biobank)和昆士兰双胞胎青少年大脑项目(Queensland Twin Adolescent Brain Project)。

这些作者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宏基因组测序研究的是微生物物种的整个基因组,而不是较短的基因条形码(比如16S分析)。它还提供了基因水平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物种水平的信息,并提供了比16S分析更准确的微生物组组成的表征,其中16S分析是许多早期研究中使用的一种将肠道微生物组与自闭症联系起来的技术。

论文第一作者、昆士兰大学的Chloe Yap说,“我们还在所有的分析中仔细考虑了饮食,以及年龄和性别。肠道微生物组受到环境的强烈影响,这就是为何我们的研究设计了两个对比组。”

根据他们的分析,这些作者发现有限的证据表明自闭症与微生物组的直接关联。然而,他们确实发现自闭症与饮食有高度显著的关联性,确诊的自闭症与较少的饮食多样性和较差的饮食质量有关。此外,自闭症特征程度的心理测量(包括兴趣狭隘、社会交流困难和感觉敏感)以及ASD和冲动/强迫/重复行为的多基因评分也与多样性较少的饮食有关。


图片来自Cell, 2021, doi:10.1016/j.cell.2021.10.015。

Yap说,“综合来看,这些数据支持一种极其简单和直观的模型,即自闭症相关的特征促进了限制性的饮食偏好。这反过来又导致了较低的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和更多类似腹泻的粪便。”

这些作者承认这项新的研究有几种局限性。一种局限性是这项研究的设计不能排除ASD确诊前的肠道微生物组贡献,也不能排除肠道微生物组中与饮食有关的变化对行为产生反馈作用的可能性。另一种局限性是,他们只能通过排除那些在收集粪便时服用抗生素的人,来说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可能影响。最后,目前没有可比较的数据集来证实这些发现。

Gratten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发现能促进自闭症研究界的其他人在‘组学’研究中定期收集元数据,以考虑重要的(但往往未被重视的)潜在混杂因素,如饮食。我们的研究结果也使人们关注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的营养问题,这在临床上是一个对整体健康和幸福重要的(但未被充分认识到的)因素。”

这些作者计划在一个更大的样本中产生新的数据,以便重现他们的发现。(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Chloe X. Yap et al. Autism-related dietary preferences mediate autism-gut microbiome associations. Cell, 2021, doi:10.1016/j.cell.2021.10.0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