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Res:识别出诱发非整倍体粘液性结直肠腺癌的分子机制和原因

  1. FILIP1L
  2. 分子机制
  3. 小鼠模型
  4. 疗法
  5. 结直肠癌
  6. 靶点

来源:本站原创 2021-08-31 21:55

来自新泽西罗格斯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机制或能解释驱动MAC形成的原因,此外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一种能调节这种机制的关键基因。

2021年8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非整倍体粘液性结直肠腺癌(MAC,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是一种恶性且预后较差的结直肠癌亚型,非整倍性MAC的致瘤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题为“FILIP1L loss is a driver of aggressive 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mediates cytokinesis defects through PFDN1”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泽西罗格斯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机制或能解释驱动MAC形成的原因,此外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一种能调节这种机制的关键基因。

图片来源: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1/08/25/0008-5472.CAN-21-0897

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是美国男性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MAC是CRC的一种独特和积极性的形式,在患者中占比大约为10%-15%的比例(Nat Rev Clin Oncol, June 2016),这类结直肠癌的特征是过量分泌名为粘液的蛋白,且相比经典CRC而言拥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分子特征或生物学行为,但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MAC肿瘤形成的驱动机制。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名为FILIP1L的肿瘤抑制蛋白的缺失会诱发结肠上皮增生以及粘液的分泌;此外,FILIP1L还能刺激名为PFDN1的分子伴侣蛋白的降解,这种分解会导致PFDN1的异常稳定从而就会增加粘液的分泌量以及结肠癌细胞分裂的缺陷,这些缺陷反映了研究者在恶性MAC形式中观察到的相同特征,研究者还指出,这些研究发现强烈暗示了FILIP1L或能作为MAC肿瘤发生的必要调节子。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研究者Mijung Kwon博士说道,FILIP1L产生量的下降与卵巢癌和结肠癌对化疗的耐受性和预后较差直接相关,而阐明粘液性结肠腺癌发生背后的机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靶向作用这一机制的新方法,并开发多种治疗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性策略。此前研究人员发表了多篇研究报告(PMID: 18794120, 21693594, 24327474, 24340050, 25200207和27776341),这些研究结果指出,FILIP1L在多种癌症类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比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而识别出FILIP1L和粘液性结直肠腺癌之间的关联或许会进一步增强科学家们理解这种新型肿瘤抑制子在这些癌症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继续研究在人类肿瘤样本和不断发展的小鼠模型中探索这一机制,他们希望本文研究结果或能帮助他们后期开发治疗MAC的新型疗法和诊断策略,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FILIP1L的下调和PFDN1随后的上调或许能作为恶性非整倍性MAC独特肿瘤特征的驱动因素。(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Mijung Kwon, Genesaret Rubio, Nicholas Nolan, et al. FILIP1L loss is a driver of aggressive 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mediates cytokinesis defects through PFDN1, Cancer Research (2021). DOI:10.1158/0008-5472.CAN-21-089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