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tia Horticulturae:发表萝卜品质研究方面的文章

近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高山蔬菜团队在国际园艺学主流期刊《Scientia Horticulturae》(IF=3.463,中科院2区,非OA期刊)在线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expression during taproot coloratio

2022-03-15

Genome Biology: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argeted selection strategy by integrating organismal and molecular traits through predictive analyti

2022-03-21

Nat Commun;抑制肺微生物源性凋亡前肽可改善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不治之症。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在诊断后的预期寿命只有2到3年。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有500多万IPF患者,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病例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研究发现,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发生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学者们在肺微生物组中发现了骨馏油,一种可引发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促凋亡肽。他们在Na

2022-03-27

《中国胰岛素泵院内护理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撰项目全国启动会顺利召开

3月19日,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委会发起的,中国首个以胰岛素泵护理管理为核心的《中国胰岛素泵院内护理质量控制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编撰项目全国启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2022-03-28

Nat Med:肠道微生物可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

靶向PD-1-PD-L1相互作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晚期NSCLC1患者的治疗前景。对既往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的试验表明,与标准化疗相比,PD-1-PD-L1阻断治疗后的总生存期(OS)更高。然而,只有少数(35%)患者从ICI的持续反应中受益。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性,或偶尔出现疾病的

2022-03-24

Mol Cancer Ther:发现小分子MMRi62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斯威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纽约州立大学和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通过铁代谢途径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分子。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开发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新候选药物铺平了道路。

2022-03-08

FRBM: 法尼达莫和顺铂联合靶向DUSP26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与肿瘤相关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个亚型,约占所有新诊断肺癌病例的85%。尽管NSCL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NSCLC的5年生存率在4%-17%之间,这与肿瘤的分期和部位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法,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成为当务之急。

2022-03-30

Science Advances :揭示灵长类大脑发育中关键第三类基因BRN2

  大脑发育过程中,灵长类和啮齿类的基因数目相近,然而,灵长类却具有高度进化和扩张的大脑。灵长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如何在不增加基因数目的前提下实现进化性扩张是脑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已知,这种高度的进化扩张主要是由神经前体细胞(Radial Glial Cells,RGCs)的数目大量增加导致的。大量研究表明,灵长类大脑有两种途径能

2022-03-08

Nat Cell Biol:抑制染色质调节酶EZH2有望治疗侵袭性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EZH2的染色质调节酶在癌症产生过程中的新作用。他们随后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使用这种酶的强效小分子抑制剂。

2022-03-07

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递送系统

  糖尿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世界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口服给药因其无痛、方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胃肠道内酶的降解作用以及肠道黏膜的低通透性,蛋白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胰岛素的口服递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克服了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障碍,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标题为

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