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Genome Biology: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1. 育种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2022-03-21 14:36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argeted selection strategy by integrating organismal and molecular traits through predictive analyti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argeted selection strategy by integrating organismal and molecular traits through predictive analytics in breeding”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一个结合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设计的包含5820份杂交种的玉米非完全双列杂交群体,开发了一套基于理想目标材料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 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该算法可整合组学数据实现多个性状的协同选择,在保证育种目标整体一致的基础上,特定性状实现更优,为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物育种技术正面临新的转型升级。利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生物和环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聚合有利等位基因,实现作物新品种的定向智能培育被认为是未来育种技术发展方向。

多性状协同改良是目前制约育种效率的关键。作物育种中,育种家通常期待同时改良多个性状,但不同性状往往存在连锁累赘,如高产品种往往不抗病,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籽粒脱水快,但产量会受影响。同时选择两个或多个性状通常比选择单个性状育种更加困难。实际育种中,多性状选择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逐项选择法,在一个育种周期中只对一个性状进行选择;二是独立淘汰水平法,在一个育种周期同时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对满足条件的材料取交集;三是指数选择法,根据性状的经济重要性或期待改进的幅度对其进行加权的选择方法。尽管指数选择法比逐项选择法和独立淘汰水平法更有效,但性状重要性的赋值依赖育种家经验,且必须为每个特定的种群和育种目标建立理想的选择指数,这种思路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难以推广。

文章第一作者杨文宇博士开发了一套适用农作物的DNA画像技术,以特定品种(商业品种或区试对照材料)为目标,在育种资源中,通过基因组信息对材料进行“表型画像”,并搜索和“目标画像”整体性最相似的材料。该方法被命名为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 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该研究利用4套独立的不同数据集,对TOP选择效果进行测试,包括5820个F1的玉米杂交种,368个玉米自交系,282个玉米自交系和210个水稻自交系。研究结果发现,TOP方法在多个物种、多个数据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有效平衡多个性状间的复杂相关性,实现与特定目标品种整体相似的前提下,筛选出特定性状更优的候选材料。如果进一步加入其它组学大数据,TOP的选择精度能进一步得到大幅提升。以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目标材料,从34188份理论可以组配的杂交组合中选出86个(中选率0.25%),进一步对这些中选的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显示,10个杂交组合在整体性状和“郑单958”相似的基础上,实现了0.75%至8.66%的增产,为后续进行品种精准改良提供了优良材料资源,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大大降低了工作量。(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