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利用非病毒载体将治疗蛋白递送到神经元中,有望治疗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1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私营公司CytoDel如今宣布在同行评审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上发表了该公司龙头产品Cyto-111的临床前数据。论文标题为“Neuronal delivery of antibodies ha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nimal mode

2021-01-12

研究揭示大丽轮枝菌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和次生代谢以影响致病的机制

微生物,特别是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大量小分子化合物——次生代谢物,该物质和初生代谢物不同,其非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对微生物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应对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大丽轮枝菌是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原,影响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在侵染宿主时,大丽轮枝菌会分泌大量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干扰了宿主的正常生命活动,使宿主免疫力

2020-12-06

Nature Immunology:血管分泌因子Rspondin3通过代谢与表观遗传重塑介导间质巨噬细胞转换并溶解炎症损伤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可由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细菌、病毒感染、机械损伤、药物损伤等)引起,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其发展至严重阶段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ICU最

2020-08-27

J Hepatol:新研究有助于治疗代谢肝病

糖尿病,肥胖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都是常见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影响。 NAFLD可以发展为炎症性纤维化以及肝硬化。

2020-08-01

研究发现节律调控染色质重塑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

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RG15 orchestrates rhythmic epigenomic remodeling and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该研究发现MRG15作为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表观调控因子在调控肝

2020-05-08

Science:首次发现存在参与嘌呤产生的功能代谢区室

2020年4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4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假设存在促进细胞内各种过程的酶簇(enzyme cluster)或“代谢区室(metabol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和质谱,首次直接观察到参与产生嘌呤(最为丰富的细胞代谢物)的功能性代谢区室。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开发新的破坏癌

2020-04-21

Cell Rep:细胞代谢或能调节病理性和调节T细胞之间的命运决策

2020年3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两种免疫系统T细胞之间往往会发生失衡,比如多发性硬化症、炎性肠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体内介导慢性炎症的破坏性Th17细胞水平会升高,而移植炎性反应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则会下降,这两种细胞均来自相同的前体细胞,即原始的CD4 T细胞,其开始

2020-03-14

Cell:cPLA2-MAVS通过代谢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致病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Control of Astrocyte Pathogenic Activity via cPLA2-MAVS”的文章,发现机体cPLA2-MAVS通过代谢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致病性。代谢可以调控外周免疫,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

2020-01-13

Cancer Res:代谢适应保证癌细胞的存活

p53是细胞生长中最重要的控制蛋白之一,缺乏p53的结肠癌细胞会激活特定的代谢途径以适应肿瘤内部氧和营养的缺乏。正如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科学家现已发现的那样,通常用来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会阻止这种代谢途径并导致癌细胞死亡。现在,研究人员打算在癌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更详细地研究这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2019-12-17

第一项使用黄金标准检测维生素D代谢的前瞻研究

 维生素D缺乏与活动性克罗恩病(CD)有关,然而,尚不清楚低浓度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是肠道炎症的原因还是后果。迄今为止,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IBD的发展、活动和并发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关联研究都没有充分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如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维生素D的摄入和阳光照射。现有文献集中于循环血25(OH)D而不是活性代谢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