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Metabol:IL-33或能通过扩张脂肪中功能异常的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来促进机体衰老过程中生热功能的失败

来自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一过程中的一个罪魁祸首,即脂肪内的相同免疫细胞能被设计地用来保护机体免受低温影响。

2021-09-04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CD16xCD33双特异性杀伤细胞衔接器(BiKE)在小儿AML和双表型ALL患者中的潜在免疫治疗作用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中诊断出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癌症诊断的30%,绝大多数(80%) 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而其余的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其中,大约25%的双表型或双系ALL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因此,CD33+白血病患者标志着一个高危人群,迫切需要新的策略来促进免疫系统克服恶性肿瘤而不增加进一步危及生命的毒性。自然杀伤(N

2021-08-27

【重磅】2021 China Focus全球生命科学峰会,8场对话,33位中外大咖嘉宾!

本次峰会将按照往年惯例,与一年一度的J.P. 摩根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同期举行。会议将就创新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医疗健康投资动向、培育独角兽企业、COVID时期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与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21-01-06

过去50年33万多人综合分析出:每周吃一次巧克力对心脏有益

7月22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每周至少吃一次巧克力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巧克力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健康,”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Chayakrit Krittanawong博士说。“以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巧克力对血压和血管内壁都有好处。”他补充。“我想知道,巧克力是否会影响供应心脏的血管(具体指冠状动脉),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2020-07-23

揭示肿瘤起始细胞通过IL-33/TGF-β壁龛信号循环促进肿瘤进展

2020年7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一小部分具有长期致瘤能力的肿瘤细胞,即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在癌症的发展和治疗抵抗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TIC脆弱性的识别,有效的TIC靶向疗法的开发进展受限。正如正常干细胞受到来自特定微环境(即干细胞壁龛)的外部线索调控一样,TIC的干细胞样状态及其

2020-07-19

美国FDA批准辉瑞Mylotarg:治疗≥1个月、新诊、CD33阳性儿科患者!

Mylotarg是第一种靶向CD33的AML治疗药物,该药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当结合至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时被吸收进入细胞内,释放出卡奇霉素导致细胞死亡。

2020-06-17

科学家识别出33个与黑色素瘤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2020年5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人类基因组中影响黑色素瘤患病风险的已知区域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黑色素瘤是一种致死性的皮肤癌,2015年全球大约有35万黑色素瘤患者,其引发了约6万名患者死亡。图片来源:Wikipedia/CC BY

2020-05-08

新冠疫情:全球破129万,美国33万!天境生物获FDA批准,评估GM-CSF阻断抗体治疗细胞因子风暴!

2020年04月06日讯 /生物谷BIOON/ --天境生物(I-Mab)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聚焦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创新生物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其在研新药TJM2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拟开展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伴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患者的临床研究。该公司还获得了美国西部伦理委员会(W

2020-04-06

Science子刊:临床试验表明IL-33抑制有望治疗特应性皮炎

2019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对细胞因子途径的靶向抑制为了解人类体内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机会。细胞因子IL-33与包括特应性疾病(atopy)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靶标。IL-33途径通过遗传关联和功能关联参与了特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在一项针对IgG1类型的抗IL-33单克隆抗体etokimab(ANB020)的同类首个2a期临床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牛津大学

2019-11-07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调控线粒体自噬新机制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调控异常与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相关。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参与线粒体自噬调控过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赵永良研究组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点的K63泛素链来调控线粒体

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