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文院士团队最新Nature论文,敲除两个基因,让番茄更甜,且不影响产量
该研究表明,只需敲除两个基因——SlCDPK27和SlCDPK26,就能让番茄更甜,同时不会牺牲番茄的重量或产量。这项研究阐释了番茄糖分积累背后的遗传机制和分子机制。
Nature | 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华甜及合作者解锁苦味背后的秘密:TAS2R14受体的多重激活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该研究展示了人类TAS2R14蛋白与AA、FFA或化合物28.1偶联的G蛋白gustducin或Gi1的冷冻电镜复合物结构。此外,在假定的TAS2R14正畸结合口袋中发现了出乎意料的胆固醇结合。
Biomed & Pharmacotherapy:叶甜素或有望作为一种治疗人类阿尔兹海默病的潜在候选药物
来自韩国建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中分析了叶甜素对机体Aβ聚集和多种病理学特征的影响效应。
MD:释迦虽甜,帕金森患者不宜吃!科学家发现,食用番荔枝科水果与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病情加重有关!
这项研究仅限于加勒比海群岛地区的AP或PD患者,番荔枝科水果对于其他地区或健康人群的影响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控制高粱包壳性状关键基因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亚种多表现为裸粒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稻花香型高粱产品研究获进展
香味是食品的一种重要品质性状,相较于普通大米,香米因具有诱人的香味而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是香米产生香味的重要挥发物,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BADH2)的不同突变类型均可以导致
Molecular Plant:解析高粱驯化改良过程中的基因组印记
作物驯化和遗传改良,在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的生活方式过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高粱是谷类作物,具有多种用途,如食物、饲料、酿酒、制糖和生产生物燃料等。面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应对气候环境的挑战,揭示高粱驯化和改良过程的基因组选择,探索种间杂交以及平行/趋同进化的遗传机制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景海春研究组依据种质资源驯化改良所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