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是个好东西,能减少内脏脂肪!研究证实:绿茶中的活性成分可帮助减少肝脏脂肪含量并防止肝损伤
这项研究不仅证明了EGCG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在NAFLD防治中的巨大潜力,而且为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宝贵线索。
Nat Methods:诱导多能干细胞变身「内脏感觉神经节类器官」,揭示神经疾病奥秘
该研究成功创建了从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出VSGO的方法,并构建了轴-芯片模型以探究VSGO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发现VSN可能是肠道-脑轴中病理蛋白传播的潜在介质,为神经疾病研究带来了新的模型和思路。
科学家建立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展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者(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者(MUO)的差异。
Nat Metabol:在寒冷季节受孕后出生的个体,成年后其棕色脂肪组织活性更高,内脏脂肪堆积更少
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在寒冷季节受孕后出生的个体在成年后可能拥有更高的棕色脂肪组织(BAT)活性、更高的能量消耗及更低的体重指数(BMI)和内脏脂肪堆积。
临床试验发现,地中海饮食+限时禁食不会进一步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内脏脂肪和心血管健康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在地中海饮食的基础上加以限时饮食,具有进一步减重和改善血糖的潜力,但在减少内脏脂肪、改善心血管代谢健康指标方面,每天限制在什么时间段吃饭并未提供额外的益处。
内脏脂肪过多虽是亚洲人代谢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但不足以解释亚洲不同人群之间的代谢病差异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马来人和印度人中远超华人,肥胖:49.9% vs 40.6% vs 14.2%,2型糖尿病:13.4% vs 17.3% vs 4.8%,发病率差异高达3-4倍。
《柳叶刀》子刊:内脏过量脂肪每增加0.27 kg,认知功能下降程度相当于“衰老”了0.7岁!
俗话说“一胖百病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人数几乎增加了三倍。据推测,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近20亿。
JCI:科学家发现有望治疗机体内脏疼痛的新型药物靶点
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药物的作用方式或许可以在生物学上分开,而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精确作用除了机体便秘以外的内脏疼痛综合征
都是腹部内脏脂肪惹的祸
与绝经前的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积累腹部内脏脂肪。男性腹部内脏脂肪的积累是加速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腹部内脏脂肪吸收了更多的膳食脂肪。由于膳食脂肪被肠细胞吸收并以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