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辉瑞,新冠疫苗混用有“奇效”?安全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1. 疫苗

来源:生物探索 2021-07-07 12:10

   Our World in Data 的数据显示,如今,全球已有16款疫苗上市且在不同国家获得了使用授权,并有322款处于在研状态,其中有99款已进入临床试验。在16款上市的疫苗中,其类型主要分为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而大家所关注的混用,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同类型的疫苗在第一针和第二

 

 

 

Our World in Data 的数据显示,如今,全球已有16款疫苗上市且在不同国家获得了使用授权,并有322款处于在研状态,其中有99款已进入临床试验。在16款上市的疫苗中,其类型主要分为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而大家所关注的混用,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同类型的疫苗在第一针和第二针进行混合注射,另一种则是不同厂家但属于同种类型的疫苗进行混合注射。

在我国,主要认可厂家不同但属于同种类型的疫苗进行第一针与第二针的混合注射,而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国家则提倡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混用,这也成为了大家的疑问所在,疫苗混用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为了让大家消除疑虑,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亲自上阵,在接受了牛津-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第一针接种后,第二针选择了辉瑞-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

多项研究关注疫苗混用,效果甚至比同类型注射强?

最近,牛津大学疫苗研发组就新冠疫苗混用在《柳叶刀》预印本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目为“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Report from the Com-COV Study –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该研究指出,当疫苗接种间隔为四周时,交替注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和辉瑞新冠疫苗能够使抗体对抗新冠病毒S蛋白的能力将会增强,从而使人体产生更加强健的免疫屏障。

该项研究在今年2月份启动,共有830人参与其中,平均年龄在57.8岁,45.8%为女性,25.8%为少数民族,试验采用阿斯利康(ChAd)和辉瑞(BNT)的新冠疫苗,将受试者分为8组,这8组将分别接受ChAd/ChAd、ChAd/BNT、BNT/BNT 、BNT/ChAd的疫苗注射流程,其两针间隔分别控制为28天和84天。

试验结果显示,当两针的注射间隔为28天时,ChAd/BNT组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要优于ChAd/ChAd组接种者,同时,其T细胞应答的几何平均值也比其他组要高很多,这一结果在对比标准同类型注射时尤其明显。这表明,与其他注射流程相比,第一针注射阿斯利康疫苗、第二针注射辉瑞疫苗将比标准的同类型疫苗注射更能激发人体内抗体和T细胞的免疫应答。

其实,这一研究早在今年5月份便有结果发布,只不过,当时结果显示,混合接种的人群中出现短暂轻至中度不良反应的频率呈现了上升趋势。而首次提出疫苗混用能够提升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的,是来自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其研究纳入了超过60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混合接种疗法使得人体内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增加了150倍,展现了超强的血清中和、阻断和抗病毒能力。

安全问题仍然是新冠疫苗混用的重中之重

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报道混用新冠疫苗能够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情况,但是,每种疫苗都有自身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为例,在上市以来的大面积接种后,欧洲多地报告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血栓甚至死亡的案例,以致多个国家暂停接种该公司疫苗,因此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混合接种仍然具有风险性。

目前,全球疫苗接种次数已超过30亿次,而关于疫苗混用的临床研究还仅仅局限于几百人。根据目前的预估数据,在第一次注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后,大约每50000人中就有1人出现血栓情况,而在第二次注射后,不到170万人中就有1人出现血栓情况,其疫苗混用的疗法虽临床数据良好,但也无法避免为其蒙上一层“不够安全”的阴影。

如今,多项新冠疫苗混用的研究已拉开帷幕。今年4月份,牛津大学新冠疫苗混用临床试验又新增了Moderna和Novavax两款疫苗产品,其间隔84天接种交替阿斯利康和辉瑞新冠疫苗的试验结果也将在不久后公布。在菲律宾,一项将北京科兴灭活病毒疫苗CoronaVac与该国批准的其他六种疫苗相结合的研究将持续到2022年11月,而在莫斯科,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与俄罗斯 Sputnik V 疫苗相结合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之中。(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