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海果枸杞白色浆果颜色变异的机理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黑果枸杞白色浆果颜色变异的机理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花青素是黑果枸杞浆果中最重要的内含物,白色浆果内花青素的消失很可能会降低植株抗逆性,对黑果枸杞浆果的品质也有巨大影响。项目以黑果枸杞的黑果为对照,重点比较了261个和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中直接参与花青素合

2021-07-26

PLoS Genetics:研究揭示菜粉蝶感受甘蓝中芥子苷的味觉分子基础

   植物中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的次生物质构成每种植物的独特味道,这些次生物质大多对植食性昆虫具有防御作用,阻碍昆虫的取食。然而,有的昆虫非但不受其影响,反而把它们作为识别寄主植物的标志刺激物。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多种专食性昆虫就是如此。菜粉蝶(Pieris rap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嗜食百姓日常食用的甘蓝、花椰菜、油

2021-07-27

PNAS: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反复感染或会诱发机体结肠炎等疾病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炎症是结肠炎和炎性肠病发病的根本基础,这些综合征源于遗传和环境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目前仍有待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确定;感染或许是疾病的诱因,包括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造成的反复性的人类食物中毒等,其能引发实验室小鼠出现进行性的肠道炎症,最终导致持久的结肠炎。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

2021-07-21

NEJM揭示一款“科技”产品

  无需言语,用意识与外界通信并控制环境,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梦想。当德国精神病学家Hans Berger 1929年首次报告了人类脑电图活动后,科学家们逐渐找到了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的突破口——脑机接口技术。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尽管距离意识控制环境仍然十分遥远,但是用意识发声却逐渐变为现实。今年6月份,由瑞士非营利组织Wyss生物与神

2021-07-19

科研人员揭示介体昆虫M6A甲基化修饰参与水稻条矮缩病毒传毒过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通过定量检测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发现介体灰飞虱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后m6A修饰水平下降,揭示了m6A修饰限制病毒的复制,同时病毒又反作用于m6A修饰达到其持久性传播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

2021-07-19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研究揭示中盲蝽不同发育时期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通过分析中黑盲蝽不同发育时期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探索了中黑盲蝽与其体内微生物的协同进化关系,发现中黑盲蝽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在不同发育阶段呈显着动态变化,为开发新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

2021-07-10

研究鉴定出云南省紫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致病菌

   紫果西番莲(又称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紫果西番莲系列优良品种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已发展成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随着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西番莲茎基腐病发病日趋严重,对西番莲种植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

2021-06-25

人工甜味剂或会将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转变为致病菌从而引发人类疾病!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工甜味剂(AS,Artificial sweeteners)是饮食中被人类普遍消费的合成糖类替代品,最近有研究表明,摄入人工甜味剂与机体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其它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尽管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现象,但人工甜味剂如何影响机体共生的菌群从而引发疾病,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

2021-06-28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研究揭示OsAGO2调控水稻对水稻条矮缩病抗性的新机制

  近日,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在JCR一区Top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ARGonAUTE 2 increases rice susceptibility to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infection by epigenetically regul

2021-06-23

黄萎病菌群体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单位合作,解析黄萎病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以及群体基因组背景下黄萎病菌种群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给出了系统的解决路径与方法,相关论文在线特约发表在国际知名权威期刊《植物病理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