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研究揭示热河的奇特双尾羽

图1 热河鸟化石 图2 热河鸟复原图 2013年10月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Jingmai O'Connor、Corwin Sullivan、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王孝理、郑晓廷、张晓梅,以及阿根廷学者Pablo Tubaro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与早期鸟类尾羽演化的复杂性”的研究成果。

2013-10-16

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

肾功能不全和HLA B*58:01基因型是别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应避免将该药处方给肾功能不全患者及HLA 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

2014-11-06

Cell death &differ:药物靶向苷酸合成酶抑制黑色素瘤侵袭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 在线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鸟苷酸合成酶(GMPS)在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他们还找到一种GMPS抑制因子可能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侵袭和成瘤能力具有重要抑制作用。

2015-04-27

:始祖及其近亲排列羽毛方式与现代鸟类不同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徐星研究员近年来成果斐然,单论在Nature这一顶级杂志上发表重要生物进化方面的成果,他就发表过15篇(包括2012年最新成果),今年九月,Nature杂志还在人物特写栏目中以“China's dinosaur hunter: The ground breaker”为题,特别介绍了这位学者。

2012-12-26

嘌呤能信号传导的两面性添加到收藏夹

嘌呤能信号传导事件在炎症中所起的作用是两方面的:嘌呤能P2受体(被ATP和其他一些核苷酸激活)在发起针对入侵的病原体或肿瘤的正确炎性反应中至关重要,但P2X/P2Y信号传导在哮喘、慢性肺病或肠炎等状况下能造成慢性炎症的开始和持续。这篇Review文章关注ATP受体信号传导的复杂生物学问题的健康方面。

2014-05-18

PNAS:已灭绝的新西兰恐在前殖民时代的种群

一项研究发现,自从大约公元1400年灭绝的新西兰恐鸟的种群在人类到达之前没有携带种群衰退的遗传迹象。

2014-03-18

Nature:嘌呤能受体与抗血栓药物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

血栓性疾病包括中风、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

2014-04-11

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遗迹:似恐龙中国出土

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