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发现颈椎关节面发生前后倒转的反鸟类——奇异食鱼反鸟
4月13日出版的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的研究成果。他们对首次发现的吃鱼的反鸟进行了
JOPT:理解调节泪腺分泌的嘌呤能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在一篇综述文章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斯格本斯眼科研究所/麻省眼耳科医院的Robin Hodges和Darlene Dartt介绍了关于嘌呤能受体如何影响泪腺功能以及如何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的最新信息。
Cell death &differ:药物靶向鸟苷酸合成酶抑制黑色素瘤侵袭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 在线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鸟苷酸合成酶(GMPS)在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他们还找到一种GMPS抑制因子可能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侵袭和成瘤能力具有重要抑制作用。
科学家揭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奥秘
图1:热河鸟化石 图2:热河鸟复原图 2013年10月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JingmaiO'Connor、CorwinSullivan、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王孝理、郑晓廷、张晓梅,以及阿根廷学者PabloTubaro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与早期鸟类尾羽演化的复杂性”的研究成果。
春城昆明:迁徙的鸟 飞行的姿态(组图)
12月2日,红嘴鸥在游客手中啄食。从1985年至今,每逢初冬时节,来自西伯利亚的成千上万只红嘴鸥都会飞抵春城昆明越冬。在昆明暖意融融的冬日里,红嘴鸥自由自在地盘旋于蓝天,游弋于碧水。从烟波浩淼的滇池,到碧波荡漾的翠湖,到处飞舞着白色的小精灵。市民和游人也慷慨投食,与鸟儿和谐共处,成为春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摄影师捕捉英国海岸万鸟齐飞壮观景象
诺福克沃什湾,成千上万的涉禽在空中飞翔,如此景象不免让人联想到非洲大草原。每年冬季,涉禽都会飞到英国沿海地区过冬 潮时,数量惊人的鸟——主要是红腹滨鹬、黑腹滨鹬和蛎鹬——肩并肩站在海滩上。
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遗迹:似鸟恐龙中国出土
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
尘肺病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浓度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尘肺病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浓度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将调查对象按是否患病分为尘肺组(n=50)及对照组(n=50),收集其年龄、性别、工龄、吸烟及饮酒等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尘肺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的血清8-OHdG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
PNAS:细胞周期中嘌呤合成新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PNAS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 purinosome的组装与去组装过程随细胞周期变化并且与细胞周期过程中嘌呤的生物合成过程有关,并且在不同细胞模型中purinosome可能出现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