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Med: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个体化癌症治疗

2019年10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癌症预后,并为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我们的基因组由一串称为核苷酸的分子组成。这些由字母A,C,G和T表示。有时,DNA的“拼写”发生变化,例如A变成G。这些变化被称为突变。突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自发与环境干扰,例如

2019-10-01

科研人员研发RNA甲基化7-甲基鸟嘌呤测序技术

7-甲基鸟嘌呤(m7G)修饰是转录后调控中最常见的碱基修饰形式之一,广泛分布于tRNA、rRNA以及真核生物mRNA的5’帽子区,对维持RNA的加工代谢、稳定、出核以及蛋白质翻译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高等真核生物mRNA内部也含有m7G修饰,然而对其分布特征和调控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团队开发了单碱基分辨率的m7G高通量测序技术(m7G miCLIP-seq),通过

2019-09-23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对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测序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deCODE genetics)已经与由政府、慈善团体、研究人员以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署了一份协议,对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参与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将对英国生物银行所有50万名参与者的遗传密码进行完整测序,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宏大的单个测序计划之一。 Kari Stefansson, CEO of deCODE Gene

2019-09-15

我国首个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早期发现和查明病因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保证。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的分子分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识别和暴发溯源调查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欧美相关国家已相继开展研究和布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中国农业大

2019-09-19

Nature:中国科学家使用单细胞测序来揭示人类胚胎植入的秘密

2019年9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中国多家机构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植入子宫的人类胚胎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在这项发表于《Nature》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从植入前、植入中和植入后对数千个人类胚胎细胞进行测序的过程,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新知识。精子使卵子受精后不久,卵子就会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使得胚胎能够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从细胞的角度观

2019-09-11

专注液滴微流控技术,万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的应用普及

 2001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23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精确图谱。这是人类首次从分子视角探索生命的奥秘,而这项被称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也成为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此后一段时期,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大批基因检测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输出了海量的人体微观数据。然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基于多细胞测序获得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复杂疾病诊断

2019-08-06

华大智造测序仪进驻泰国国家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中心

2019年8月5日,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MGISEQ-2000RS 在泰国国家基因工程与生物工程中心( BIOTEC) 基因组研究实验室正式装机,标志着华大智造测序平台首次在泰国国家级研究机构投入使用。这是华大智造测序仪走出国门的夯实一步,截止目前全球已有22个国家使用华大智造测序仪,这也将进一步助力全球基因组学研究进程。泰国国家基因工程与生物工程中心(以下简称BIOTEC)于1983年9月20日由

2019-08-05

国内首个菊花脑基因组测序-纳米孔测序再发高分论文

  菊属植物种类繁多,又含多种栽培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且染色体组结构从2n=18到8n=72之间,十分复杂,多年来难以攻破。中药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副研究员宋驰博士等利用ONT平台解析了可能代表栽培菊属祖先基因组的二倍体菊花脑基因组,分析表明其演化受重复序列爆发和近期WGD事件的驱动,该基因组复制事件在约38.8个百万年前将菊属和向日葵分化开来;菊花脑观赏及药用性状的变异与

2019-07-19

纳米孔测序实现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中抗性决定因子和移动元件的高分辨率分析

 微生物组学的研究——即给定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研究最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我们身体和环境的微生物的组成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层影响。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拥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数万亿的细菌同时存在,并通过饮食和偶尔的抗生素选择,创造了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很容易在细菌物种之间转移的动态环境。随着多重耐药性生物体的普遍存在,其中许多生物体在质粒上携带

2019-07-18

利用荧光显微镜高通量测定微生物出生及死亡速度

      微生物通常生长在营养浓度有波动的环境中,定量研究微生物在这些环境下的适应性(净生长速度)对理解微生物的进化及生态至关重要。      通常测定微生物生长速度的方法有两种:即光密度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由于光密度测定法不能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法虽然可以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但其操作比较复杂。

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