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揭开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亲吻-收缩-逃逸”机制
这一“亲吻-收缩-逃逸”机制,不仅统一了争议半个世纪的两种模型,同时提示了神经突触高效与高保真传递的结构基础,也为深入理解神经信号传递、突触可塑性以及相关脑疾病的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2025-10-21
《自然》子刊:缺氧竟能保护神经元!哈佛团队发现,低氧空气会在大脑中构筑“抗毒性”环境,预防/挽救帕金森病相关神经元丢失和运动障碍
11%的缺氧环境相比21%的正常氧含量环境,能够预防小鼠的黑质致密部出现α-syn诱导的脑组织高氧血症、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多巴胺能神经变性。
2025-08-10
《自然·医学》:肥胖突变反倒保护心血管?迄今最大规模研究发现,MC4R缺失虽导致肥胖,但有利于血脂,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试验中,MC4R缺乏者在高脂饮食后甘油三酯上升幅度较小、脂蛋白清除速度更快、脂肪酸氧化减少,这些特征有利于脂质储存在脂肪组织而非肝脏。
2025-10-18
带状疱疹疫苗竟能保护心血管、延缓痴呆?两项研究:接种疫苗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3%,3年内痴呆风险下降33%
打带状疱疹疫苗,不只防“缠腰龙”,还可能护心又健脑;保护效果不是一瞬间的魔法,而是持续数年的“隐形盾牌”;男性、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佳者、农村和低收入人群,获益更显著。
2025-10-11
Nat Immunol:揭示常见代谢产物琥珀酸恶化人类炎性肠病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琥珀酸能通过“琥珀酰化-泛素化”分子开关来调控FOXP3的降解,从而有望为人类炎性肠病的治疗提供全新靶点。
2025-07-0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别差异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揭示了BTZ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存在性别差异,提出了ICAM-1介导的性别特异性免疫通路驱动“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轴激活,从而诱发女性个体中BTZ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论框架。
2025-05-05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精子轴丝中央微管原位结构及其引发弱精症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哺乳动物精子轴丝中央微管的精细组装机制,并系统阐释了中央微管组成蛋白缺陷导致精子鞭毛运动障碍的致病机理,运用“高分辨原位结构+动物模型+临床数据”三位一体的研究策略。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