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喝酒和吸烟诱发驱动基因突变,导致食管癌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癌症被认为是由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群体组成,这些肿瘤细胞在基因突变方面显示出复杂的层次结构。根据近期的研究,这个完整的癌症层次结构本身可能进一步嵌入到更高级别的由多轮正向选择递归产生的层次结构中,而在这些多轮正向选择中,获得驱动基因突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猜测在癌症产生之前,很多独立的癌前克隆细胞群体存在于明显或生理学上正常的组织中。然而,针对这些

2019-01-06

Sci Rep:WISP-1以人类血管周围干细胞中脂肪形成为代价驱动骨形成

脂肪组织内的血管壁是间充质祖细胞的来源,称为血管周围干细胞/基质细胞(PSC)。PSC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分离,并定义为周细胞和外膜祖细胞(APC)的二分体群。但是那些促进PSC分化为骨或脂肪细胞类型的因素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人体PSC在体内,纯化后和在骨缺损中移植后高表达WISP-1。接下来,使用WISP-1过表达,WISP-1蛋白或WISP-1siRNA进行WISP-1表达

2018-11-08

Cell子刊:超动力自然杀伤细胞CAR-iNKT,更有效的癌症

  近日,来自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研团队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表明: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超动力自然杀伤细胞(Supercharged NK cells),能够有效对抗癌症。这种个性化治疗涉及免疫细胞重编程,或标志着继CAR-T疗法之后的下一代尖端免疫疗法。由慈善机构Bloodwise资助的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

2018-10-11

Nat Biomed Eng:光动力学疗法新突破!新设备安全有效地杀死肿瘤

2018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早稻田大学、日本防卫医科大学校和日本科学技术署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粘附性无线供能的发光设备用于更有效地治疗复杂器官中的癌症,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Tissue-adhesive wirelessly power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2018-09-18

Glia:过敏反应驱动蛋白能够促进大脑中信号的传递

2018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趋化蛋白CCL17具有吸引免疫细胞到达特定位置的能力,此前研究已经发现体内CCL17表达量升高表明有过敏反应。而如今来自波恩大学的一项研究则发现了CCL17的一种全新的功能:影响大脑中的信号传输。相关结果发表在Glia期刊上。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CCL17受体表达缺陷的动物存在行为问题。例如,他们无法像正常同类进行筑巢。“这些行为变化表明,CC

2018-09-14

转移肿瘤驱动致癌基因的变异同质性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有关未经治疗转移肿瘤中驱动基因变异情况的分析(DOI: 10.1126/science. aat7171)。作者从20位实体瘤患者(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提取了115个样品、包括76个未经治疗的转移肿瘤样品。结果发现肿瘤患者的转移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变异情况基本一致、同质性很高。那些在不同肿瘤样品变异不同的驱动基因

2018-09-07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驱动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分子机制

2018年9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提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某些器官可能要比其它器官复杂地多,一些可移植的器官,比如肝脏,其能很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接受,而且很少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但皮肤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皮肤移植常常会有很高的排斥率,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图片来源:ifpnews.com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18-09-10

Science:来自个体癌症患者的所有转移性肿瘤中存在着相同的驱动基因突变

2018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大多数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转移性肿瘤---由原发性肿瘤扩散到身体较远部位而形成的继发性肿瘤---引起的。尽管原发性肿瘤通常能够通过外科手术加以切除,但是转移性肿瘤通常需要接受标准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疗法。这种新型靶向疗法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癌细胞(特别是来自转移性肿瘤)中特定突变的存在。在此之前,大多数旨在破解癌症遗传变异性或异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发性肿瘤上。

2018-09-10

我国科学家在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耐药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攻克癌症的一项重大挑战。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可以利用光激发卟啉等光敏剂产生活性氧杀死肿瘤细胞,创伤小、毒性小、恢复快、可保护容貌,并且可利用光动力荧光诊断检测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具有无创、快速、客观等特点。但是,单一的光动力治疗后,肿瘤容易复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基于纳米分子影像探针的癌症微创介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