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同济大学发文:发现乳腺癌的创新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证明了 RCC2 蛋白可能是物质代谢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键联系,在高糖条件下促进乳腺癌的快速增殖。

2025-04-01

华东师范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揭开真核生物起源之谜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真核生物的氢起源假说——真核生物起源于一个依赖氢气的古菌宿主与一个产氢气的原线粒体(protomitochondrion)的融合。

2025-05-09

西湖大学最新Nature Aging论文:线粒体tRNA突变会在肾脏中积累,导致严重肾病

这项研究强调了对线粒体疾病患者肾功能进行监测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患者,并建立了可靠的临床前模型以促进治疗策略的开发。

2025-07-02

《免疫》: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肝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会“狼狈为奸”,围绕N1-乙酰-亚精胺互帮互助操控免疫抑制!

针对CCL1、SAT1或是负责外排N1-Ac-Spd的SLC3A2,都可以打破以上的免疫抑制链条,显著改善CD8⁺ T细胞主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破解临床实践中的HCC免疫治疗耐药。

2025-06-04

哈佛大学发现,经常开车的老司机,更不易患痴呆

研究显示,出租车司机和救护车司机的阿尔茨海默病死亡率最低。

2025-02-01

复旦大学提出胰腺癌治疗有效、协同新策略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制备了对活性氧(ROS)响应的带正电聚合物 B-PDEA,并将其组装成聚复合物以负载下调 CD39 的小干扰 RNA。

2025-07-13

南方科技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TseV 代表了一种很有前景的精准抗菌策略模型,能将对共生微生物群的附带损害降至最低。

2025-07-13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每年有上千万孕妇因他的研究而受益

“引文桂冠奖”和“拉斯克奖”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屠呦呦就曾在获得拉斯克奖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卢煜明教授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2024-10-02

北京大学最新Nature论文: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全新治疗靶点

该研究首次鉴定了神经酰胺的内源性受体——CYSLTR2 和 P2RY6,阐明了神经酰胺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解析了神经酰胺-CYSLTR2 复合物结构。

2025-03-08

浙江大学培训班 |类器官药物筛选及全景3D成像技术应用

浙江大学培训班 |类器官药物筛选及全景3D成像技术应用6月19日-22日即将开班!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