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实现在单一HIV颗粒中追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助力艾滋病疗法的开发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比利时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可以检测一定水平下单一HIV病毒颗粒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这项新技术将帮助研究人员更为细致地对危害人类健康的HIV病毒进行研究,为抗HIV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希望。
英国开发出高效分解纤维素制造生物燃料的方法
纤维素是木材、秸秆等的主要成分,用它们来制造生物燃料不会存在消耗粮食的问题,但如何分解纤维素一直是个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的方法,有望在工业上大规模用纤维素制造生物燃料。 英国约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从真菌中发现了一种名为GH61的酶,它能够在铜元素的帮助下以较高的效率分解纤维素,使其降解为乙醇,然后用以制造生物燃料。
瑞典开发新技术能将废旧衣物变生物燃料
瑞典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将废旧衣物变为生物燃料的新技术。 据报道,瑞典布罗斯学院穆罕默德·塔赫萨德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废旧牛仔裤中所含的棉纤维经过处理后可转化为能让汽车行驶的燃料。于是,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溶剂长时间浸泡旧牛仔裤,成功地将牛仔裤中的棉纤维从聚酯纤维中分离出来,然后再将棉纤维转化为乙醇或其他生物燃料。而剩下的聚酯纤维还能进行回收,重新在纺织品中得到使用。
首个二代纤维燃料乙醇项目获批 推低碳技术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了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纤维燃料乙醇项目,龙力生物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规模化生产二代纤维燃料乙醇,并且获得国家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 二代纤维燃料乙醇的开发将推动发展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有助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环保。
PNAS:研究证实导致皮肤老化的自由基影响大气中的自然形成颗粒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松树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最大贡献之一。它们释放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它们中的多数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发生反应,产生微小的不可见的颗粒从而污染大气。在一项新研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Neil Donahue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些松树释放物形成的生物源颗粒(biogenic particle)比人们之前认为的更加具有动态性。
Angew Chem:首次发现DNA遗传密码能够决定金纳米颗粒结构
上海 2012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DNA持有所有类型生物分子和特征的遗传密码。但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发现DNA遗传密码能够类似地影响金属结构。 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微小的金晶体,在医学、电子学和催化中有很多应用。它的性质是主要由它的形状和大小决定的。因此,针对一种特定应用对纳米颗粒的属性进行调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英特尔高中科学竞赛桂冠授予藻类生物燃料研究
英特尔于当地时间2013年3月12日公布了面向高三学生举办的科学竞赛“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的获奖名单。 获得第一名的是来自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的研究藻类生物燃料的的Sara Volz,她由此获得了英特尔财团提供的10万美元奖金。 藻类能产生可作为可再生燃料使用的油,但油的提取成本高。
过程工程所等合作完成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IECR: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Nanotoxicology:纳米金颗粒或可加速机体衰老
2013年4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notoxi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家居用品如个人护理用品、给药用品中的纯金纳米粒子、MRI造影剂以及太阳能电池都可以抑制机体的脂肪储存,并且导致机体老化和起皱纹,减缓伤口愈合速度以及引发初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