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S:人面部表情符号源于本能生理反应
目前,美国俄勒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发表报告"What Are Emotion Expressions For?"证实,人类面部表情符号首先源自本能的生理反应,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喜怒哀乐”面部表情符号,传递着丰富多样的信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
Science:黄蜂能识别彼此面部
日前,Michael Sheehan 等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Specialized Face Learn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Paper Wasps",称黄蜂具有高度发达的视觉识别能力,能识别其它黄蜂独特的面部特征,黄蜂之间识别彼此面部的方式与人类的一致。
Sci Rep:陈楚侨等揭示社会快感缺失个体的特异性情感体验缺陷
人类的情感体验在时间维度上可区分为期待型(anticipatory,对未来情感信息)和消费型(consummatory,对当下情感信息)的情感体验过程。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体现为较弱的期待型快感体验,而非消
罗氏放弃赫赛汀在印度的专利 仿制药有缺陷
EPJE:蛋白质表面缺陷或可作为新型药物靶点
2013年8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方法可以设计出新型的候选药物。
Cell:线粒体DNA缺陷如何引起遗传性耳聋?
耶鲁大学科学家已发现一条分子通路,通过这条通路母系遗传性耳聋似乎出现:线粒体DNA突变触发一个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信号级联。 这项研究发表在2月17日的Cell上。 线粒体是作为"细胞动力工厂"的细胞内结构,因为它们产生大部分细胞能量供应。它们含有继承自母亲的DNA。线粒体决定细胞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凋亡过程确定是生还是死。 耶鲁科学家集中于引起母系遗传性耳聋的一个特定线粒体DNA突变。
PLoS ONE:一群或可鉴定卵巢癌的缺陷蛋白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Knight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一群有缺陷的蛋白质,被怀疑导致了机体修复自身DNA能力的故障,科学家们可能正好需要这群蛋白来证明一类新药在治疗广泛的卵巢癌患者中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这周的PLoS ONE上,已引发更多关于靶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药物临床试验中病人人数是否应该扩大的探讨。
PLoS ONE:研究解析马来西亚华人面部识别技术
你可以轻易识别出你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人吗?还是对你来说能认出一张熟悉的脸都不容易? 研究已经表明我们更能认出来自于同一种族的人,但是科学家们提出疑问:我们怎么利用吸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人?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最新研究表明,马来西亚华人可以利用他们的面部识别技术来帮助他们适应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百特(Baxter)将在AAAAI年会上提交原发性免疫缺陷症药物HyQ长期数据
2012年3月2日,百特(Baxter)公司今天宣布,将提交额外的长期-数据来支持HyQ的临床特性。HyQ是一种研究性组合产品,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症(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PI)。百特(Baxter)公司还介绍了该组合产品[10%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并将其命名为HyQvia,简称为H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