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家:非编码RNA在自身免疫病关键致病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者按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是由于一些基因表达调控紊乱引起的,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非编码RNA调控网路紊乱参与了人类一些重要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非编码RNA的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其中miRNA参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lncRNA(长链非编码RNA)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PLoS Genet:DNA的损伤修复效率会随着机体老化而下降
随着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年龄增长,机体中的DNA就会积累突变并且出现重排的现象,最终就会引发一些和年龄相关的机体疾病,包括癌症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增加的一种原因,研究者表示,随着机体年龄增加最初的机体修复功能会慢慢下降。
PLOS ONE:张永莲等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Non-Coding RNA Involved in Sperm Maturation,”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关于长链非编码RNA以小RNA前体分子形式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的相关工作。
BBRC:章张等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
近日,国际杂志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章张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成功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Parallel Alignment and back-Translation)”。
Cell Res:戚益军等小非编码RNA参与DNA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小非编码RNA(diRNA)及其效应蛋白Ago2调控DNA同源重组修复重要因子Rad51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点的招募,从而调节DNA修复的作用机制
ENVIRON SCI TECHNOL:纳米粒可能增加植物DNA损伤
最近一项研究报道,工程纳米粒能在植物体内累积,并损伤植物DNA,这是第一个证明纳米粒损伤植物DNA的证据。该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氧化铜纳米粒有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能力,产生许多诱导的DNA碱基损害。 在人类粮食作物萝卜、2种常见牧草及一年生与多年生黑麦草上,研究人员测试分析了1-100nm大小的人造超细粒子。
Science:三类抗生素潜在杀伤力可损伤细胞DNA
4月20日,国际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上刊登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Oxidation of the Guanine Nucleotide Pool Underlies Cell Death by Bactericidal Antibiotics,”,文章中,研究者揭开了三类主要的抗生素潜在的杀伤机制:药物生成了一些破坏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