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福音:新药Afatinib获批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FDA批准吉洛特里夫(Afatinib)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补充新药用于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肿瘤具有经FDA批准的无耐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新的标签包括另外三个EGFR突变的数据:L861Q,G719X和S768I。GILOTRIF是一种口服药,每日一次的片剂,此前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肺鳞状细胞癌,经过治疗的患者
Hepatology:华人学者发现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分子
2018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腺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可与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腺苷受体有多重亚型,其中腺苷2A受体(A2AR)广泛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发挥保护作用,避免发生内毒素以及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但是A2A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在
两篇研究揭示HLA基因杂合性丢失让非小细胞肺癌逃避免疫系统破坏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10.001。2017年11月19日/生物谷BIOON/---根据在2017年10月26日~30日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国际分子靶标与癌症治疗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Targets and Can
基因泰克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药物Alecensa获FDA批准!
2017年11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11月6日,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FDA批准了Alecensa(alectinib)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17年超过22万美国人将被诊断为肺癌,其中NSCLC患者占比高达85%。 据估计,美国约有60%的肺癌病例在诊断时已经进入晚期。约有5%
勃林格殷格翰与Dicerna制药公司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开展合作
Dicerna公司将获得预付款和基于研发、商业化成功的阶段性付款总计高达2.01亿美元(专利权税除外),合作目标并未公布。 此次合作旨在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用以解决之前无法达成的药物靶点,帮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保护和恢复肝功能。 德国殷格翰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2017年11月14日电 /美通社/ -- 勃林格殷格翰与研究 RNA(核糖核酸)干扰治疗领域的顶尖制药公司 Dicerna(纳斯达克
勃林格殷格翰开发非酒精性脂肪肝RNA疗法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和MiNA Therapeutics公司今日宣布,两家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和许可协议,基于MiNA的小激活RNA(saRNA)疗法平台,开发新型化合物以治疗纤维化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结合MiNA在saRNAs开发的领先优势与Boehringer Ingelheim的经验,这项合作有望为患有代谢疾病的患者带
Gilea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展现显著疗效
今日,Gilead Sciences公布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是评估新药GS-0976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NASH也叫做“沉默性肝病”,类似于酒精性肝病,但出现在极少饮酒或不饮酒的人群中。它与脂肪变性相关,或由于肝脏内脂肪的积累导致炎症、进展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根据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的统计,NASH影响了美国2%至5%的人
NGM282有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GM Bio公司今日提供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在研新药NGM282的最新进展,NGM282现正在进行2期临床试验。NGM282的最新数据会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主办的2017肝脏大会(Liver Meeting 2017)上公开。大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会发展成为NASH,一种以肝脏脂肪积聚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引起肝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的炎症和
聚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BMS拓展战略合作
日前,TARGET PharmaSolutions公司宣布,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BMS)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与该公司在TARGET-NASH项目上的战略伙伴关系。TARGET PharmaSolutions公司是一家专精于收集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的公司。治疗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在
Science:非感染性损伤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探究
2017年10月8日/生物谷BIOON/---此前我们一直认为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效应是引起炎症反应,而最近研究者们发现了中性粒细胞在非感染性损伤之后对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在最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中,作者们描述了中性粒细胞在小鼠损伤发生之后的实时动态变化过程。长期以来,医学研究者们认为中性粒细胞对于损伤修复具有正面的作用,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中性粒细胞往往导致了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