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海龟科技打造数字PCR生态圈,持续推出華、、炎三款 数字PCR产品

数字PCR自2013年正式推出以来,备受基因检测与分子诊断领域工作者的青睐。数字PCR是当前最灵敏、易解读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检测精度,而且不需要对照标准样品和标准曲线即可实现绝对定量,被认为是继荧光定量PCR(qPCR)和高通量测序(NGS)之后,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领域最令人振奋的创新,是继基因测序技术之后又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和产业。小海龟科技厚积薄发,从无到有,另辟蹊径

2018-12-13

研究人员在斑马中构建出一种肠道炎症模型

  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晓东研究团队关于斑马鱼研究的最新成果“Deficiency in class III PI3-kinase confers postnatal lethality with IBD-like features in zebrafish”。该研究利用斑马

2018-09-13

科学家从斑马中得到证实,终于找出影响癌症扩散的关键!

【血流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认为血流在癌症转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斑马鱼和人类中测试这种长期假说的新研究证实,循环血流影响循环肿瘤细胞最终在脉管系统中停滞并排出体内的位置,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转移。在4月9日发表在“发育细胞”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INSERM)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斑马鱼胚胎模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在整个脉管系统中被追

2018-04-14

至少对洞穴是有益的

2018年3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墨西哥洞穴中的肥胖的没有眼睛的洞穴鱼(cavefish)与患有一种遗传性的重症糖尿病的患者携带着相同的基因突变,并且在进食后经历类似于糖尿病的血糖激增和下降,但是它们是非常健康的。这一发现让人打开眼界,这是因为葡萄糖失调通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这种鱼,而且实际上对它们是有益

2018-03-29

研究提出亚洲鳞齿演化研究新观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详细研究了我国贵州、云南2.4亿年前的兴义亚洲鳞齿鱼的解剖学特征,解决了该古鱼类半个多世纪来令人困惑的分类学问题,提出亚洲鳞齿鱼不是鳞齿鱼类而是近鲱形类弓鳍鱼目的近亲(预言鱼目)的新观点。亚洲鳞齿鱼代表中国三叠纪预言鱼目最年轻的化石记录,其重新归类证明预言鱼目在华南海(古特提斯洋东部)至少存在四百万年的演化历史。预言鱼目鱼类可能起源于华南三

2018-02-12

西北太平洋三文丧失大量遗传多样性

 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过去700年间,生活在西北太平洋的标志性物种——奇努克三文鱼已经丧失了2/3的遗传多样性。此项发现凸显了一种长久以来的担忧:未来的三文鱼种群可能因溪流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捞、水坝建设以及上百万苗种从孵化场释放等一系列风险而遭到灭顶之灾,即便它们一直试图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遗传多样性通常对于物种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以三文鱼为例,一些个体或者种群携带的基因可能

2018-01-22

研究发现防御枯病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Th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csp22 peptide, but not flagellin-derived peptides, is perceived by plants from the Solanaceae family为题,在线发表在Plant

2018-01-18

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BDNF表观修饰改变是少期应激导致成年后认知弹性损伤的潜在机制

 精神疾病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应激会影响脑的发育过程,显着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种早期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效应,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早期应激导致表观遗传指标发生持久性变化,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这种机制很可能介导了成年后持续性的脑与行为的功能性变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存在前额叶

2018-01-10

Nature:中科院蔡时课题组揭示出衰老速度存在自然差异之谜

在大鼠大脑中,对神经胶质细胞进行抗GFAP抗体染色,图片来自ArizonaLifeScience/Wikipedia。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衰老的特征是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而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一种主要风险因素。先前关于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寿的调节上,有超过100个基因和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已被鉴定出能够调节酵母和哺乳动物等有机体的寿命。近期的研究已表明基因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