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团队开拓测量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新技术
许多基因组处理反应,包括转录、复制和修复,都会产生DNA旋转。直接测量DNA旋转的方法,如转子珠跟踪、角度光学捕获和磁性镊子,有助于揭示一系列基因组加工酶的作用机制,包括RNA聚合酶(RNAP),gyrase,病毒DNA包装机器和DNA重组酶。尽管旋转测量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基因组处理反应的理解,但测量DNA旋转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方法的时间分辨率不足以跟踪在生理条件下由
两大院士牵头临床研究最新成果表明:5hmC在早期肝癌诊断中性能优秀!
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占全球肝癌发病率50%以上。目前,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的肝癌患者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具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其中大约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有关,这也与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针对原发性肝癌,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切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靶向药物、肝移植、放射治疗及化疗等 。其中肝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取得
吕永龙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7月1日,记者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悉,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长Sierd Cloetingh 教授来函通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研究员,当选2019年度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
匡廷云院士获光合作用领域杰出成就奖
日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因“在光合作用领域长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杰出成就奖荣誉。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大会组委会对匡廷云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一位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特别是在光系统I和II的叶绿素-蛋白超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伟
陈发虎团队发现EPAS1基因的最后一块拼图
背靠达里加山,面对甘加草原,在江拉沟河谷上方约50米处,记者来到了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化石的出土地——白石崖溶洞。这里海拔3200米,是备受关注的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原住地之一。6月14至16日,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发布了中科院陈发虎院士团队关于夏河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夏河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原住地的发现补上了现代藏族人群携带的高原适应基因——EPAS1
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受邀出席“思南峰会”,与院士共话“健康中国”
2019年5月9日,首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峰会以“价值投资引领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科创板的推进实施,构建政府、学术、产业、投资全方位一体的医疗科技转化平台。峰会由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汇聚一流的顶级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秉着共谋产业大计、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2019年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增选名单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其中医药卫生学部共计70人或提名,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士林 1961年11月 中药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院士提名 2 陈&
王振义院士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
3月18日,央视1套黄金时间播出寻找中国最美医生节目,95岁高龄的王振义荣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王振义是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经过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种药,攻克了一种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寻找最美医生”是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
陈骐小组发现大脑解决视知觉模糊性的证据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骐教授课题组使用神经电生理以及功能磁共振技术,首次发现了大脑使用其内在的活动状态(alpha振荡)解决视知觉模糊性的证据。相关研究3月14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杂志。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不仅受到感官输入的影响,还时刻受到大脑内在状态的调节。尤其是在面对模糊的感官输入时,大脑会使用其内在的动态活动,使得知觉偏向预期的感知,
陈志坚教授联合团队揭示免疫通路分子机制和全新功能
本周在中国上海举行的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2019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教授以《炎症2030——现代疾病,千年病根》为题,娓娓道来他的获奖工作如何解开免疫系统感知DNA的百年谜题。专题演讲余音未消,隔天我们就高兴地看到,陈志坚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其合作者在《自然》一天内共在线发表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同时上线,不仅让细胞内DNA激活免疫反应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