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团队发现EPAS1基因的最后一块拼图
来源:科学网 2019-06-17 18:04
背靠达里加山,面对甘加草原,在江拉沟河谷上方约50米处,记者来到了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化石的出土地——白石崖溶洞。这里海拔3200米,是备受关注的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原住地之一。6月14至16日,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发布了中科院陈发虎院士团队关于夏河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夏河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原住地的发现补上了现代藏族人群携带的高原适应基因——EPAS1
背靠达里加山,面对甘加草原,在江拉沟河谷上方约50米处,记者来到了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化石的出土地——白石崖溶洞。这里海拔3200米,是备受关注的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原住地之一。
6月14至16日,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发布了中科院陈发虎院士团队关于夏河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夏河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原住地的发现补上了现代藏族人群携带的高原适应基因——EPAS1基因来源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研究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包括夏河人在内的古人类,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EPAS1基因可能源自夏河人
2010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EPAS1。该成果的并列第一作者,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金鑫教授介绍,高原环境对人体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低压性低氧,大气压力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氧分压也随之下降。当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来到高原环境时,由于氧分压的降低,会使人产生缺氧,因而引起“高原反应”。EPAS1基因是低氧诱导调节通路中的重要基因,在人体面对低氧环境的调节通路中起到核心作用。藏族人群特有的“EPAS1”基因阻止了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找到了EPAS1基因,却不知道它来自于哪里。” 金鑫对记者说。
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藏族人的EPAS1基因可能来源于丹尼索瓦人的研究成果。“虽然我们在丹尼索瓦人化石中找到了EPAS1基因,但丹尼索瓦人发现于海拔仅有700米的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在700米海拔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EPAS1基因。”该论文的作者之一金鑫说。
直到科学家发现夏河人,并确定它出土于海拔3200米的夏河白石崖岩洞,补上了EPAS1基因来源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研究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夏河人,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
青藏高原最老的考古遗址
兰州大学副教授张东菊介绍,白石崖溶洞位于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洞口高约5米宽8米。洞口处有相对较平坦的通道。在洞穴入口约30-50米处,记者看到了此前进行发掘的两个探方,共四平方米,分为十个地层,共采集了1400多件石制品,500多件动物骨骼。
采集的石制品以石片、石核、工具、断块为主。动物骨骼以较破碎的四肢骨为主,鉴定出的动物种属有犀牛、野牛、野马/ 驴、鬣狗和野羊/羚羊,与更新世晚期广布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环境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高度相似。可以鉴定的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均有较多敲击和切割痕迹,确定为人为活动结果,进一步证明人类活动是洞穴内动物骨骼堆积的主要因素。丰富的动物遗存为理解青藏高原旧石器人群的生业模式(古人类生产,获取食物的模式)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提供重要信息。
张东菊说,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上部文化层(人类活动造成的文化堆积)至少形成于距今四万年前,应该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老的考古遗址。
夏河人可能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版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说,根据对夏河人下颌骨的综合分析,它不属于任何一支已知古人群或现代人群。高星推测,夏河可能是更早的丹尼索瓦人发源地,而阿尔泰山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是其后代。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表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具有借鉴意义。不同学者对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张的历史有不同的认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是世界范围备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争议和突破机遇共存。(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