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I&GLIA|揭示α-syn致病蛋白与帕金森病两个重要特性间新关联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些年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PD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比如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会导致神经炎症,进而引起PD发病,并且多个PD相关的风险基因也被证实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Molecular Cancer: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80作为内源竞争性RNA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
食管鳞癌(ES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每年夺去40多万患者的生命。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食管鳞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仍低于20%。对食管鳞癌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开发有效的诊断和预后方法是迫切需要的。
eLife:中链脂肪酸8C有望治疗心脏病发作后引起的心脏损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中国澳门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在能量饮料(energy drink)中发现的一种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防止心脏病发作后引起的心脏损伤。
Blood:中山大学赵萌团队揭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造血干移植新机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恶性肿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也是核辐射损伤的唯一治疗手段。近年来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的推广应用,基本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细胞来源的难题。然而,仍然有5-20%的患者可发生原发或继发性造血干细胞植入不良,研究表明骨髓微环境损伤是导致植入不良的主
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潜能
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可以为各种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癌症和脓毒症或病毒感染中的过度促炎事件。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Structure:揭示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蛋白酶LACTB成链结构与其催化活性关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团队在Struc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ilamentous human Serine beta-lactamase-like protein LACT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
Cancer Res:通过切断关键的营养供给链来帮助治疗肝癌
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干预促进癌症生长和扩散的能量通路,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肝癌的新型疗法。
PLoS Med:改变日常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或能让人群的预期寿命增加至少10年时间
来自卑尔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将美国年轻成年人的饮食模式从典型的西方饮食转换为优化的饮食模式,即包括更多的豆类、全谷物和坚果、并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那么其预期寿命或许会增加10年以上;而对于老年人群而言,从这种饮食模式改变中所获得的预期寿命效益或许较小,但仍然非常可观。
BMC Biology:揭示小菜蛾不同中肠Bt受体间分子互作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成功揭示了氨基肽酶N(APN1和APN3a)与ABC转运蛋白(ABCC2和ABCC3)这两类不同中肠Bt受体参与小菜蛾Bt Cry1Ac杀虫蛋白抗性的功能冗余性及其互补作用模式,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解析Bt杀虫蛋白分子毒理机制/昆虫Bt抗性分子机制以及Bt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