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大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2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绍铃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鉴定了梨等141种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类型重复基因,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揭示重复基因进化的普遍规律。植物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怎样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植物会复制自己基因,丰富自己的基因库数量。团结起来力量大,多了自己的“同胞胎”兄弟姐妹,基因在生物体中就
因图片重复等问题,Nature期刊撤回一篇关于利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脑癌的论文
2019年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2018年9月,由美国贝勒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27名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A homing system targets therapeutic T cells to brain cancer”的论文。这篇论文报道了一种允许免疫细胞胞越过血脑屏障并靶向难以触及的脑瘤的新技术。在出版后同行评审网站PubPeer上收到50多条匿名的
细菌调控元件资源应用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组首次发现原核生物别构转录因子(allosteric transcription factor,aTF)在体外能够结合缺刻的DNA结合序列,并利用这一发现建立全新的小分子检测方法平台。相关工作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这是该研究组在这一研
癌症疫苗研究恢复元气?但距离成功至少还有4步
当前,我们正处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而疫苗也正在被重新考虑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多年来,因缺乏令人振奋的结果,癌症疫苗领域一直低迷不振。近年伴随着免疫疗法的巨大成功和飞跃式发展,癌症疫苗研究也正快速恢复元气。免疫疗法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癌症治疗方法。根据癌症研究所(CRI)的一项统计,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癌症候选疫苗超过300种。一些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包括美国的M
Science:利用可注射的超柔性网状电子元件在体内长期记录视网膜的电活动
2018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几十年来,希望理解视网膜如何解读视觉输入的科学家们经常采用侵入性的外科手术取出动物的眼睛,然后记录眼睛视网膜中的细胞活性。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它使得在醒着的动物中长期地追踪几十个视网膜细胞的放电模式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2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ethod for
Nat Commun:新技术使得神经学实验变得更加容易重复
2018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去几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难以重复自己活着同行们之前的研究成果。这种"重复性困难"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包括医学与物理学。而且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其中一个原因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实验中所做的大规模数据分析的结果难以共享。(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对此,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
eLife:为何癌基因不能通过重复性测试?
2018年2月28日/生物谷BIOON/---大约在10年前,几个实验室发现了一个被称作MELK的基因在许多癌细胞类型中过度表达或受到高度激活。这一发现已促使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来测试抑制MELK的药物是否能够治疗患者所患的癌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研究人员报道MELK实际上并未参与癌症产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8日在线发表在eLife期刊上,论文标题
可伸缩电子元件 用于跟踪中风患者的康复
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我们健康和身体指标的实时跟踪和监测。许多可穿戴设备上采用的是刚性的电子元件,这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比如,对于身体运动的监测。科学家们开发了可伸缩的电子元件,在可穿戴健康产品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John Rogers博士是麦考密克工程学院(McCormickSchool of Engineering)神经外科的教授,他与Shirley Rya
PNAS:DNA重复序列引发罕见运动障碍
2017年12月13日/生物谷BIOON/---最近,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罕见的基因突变,或许能够解释罕见的神经紊乱疾病—“X染色体相关张力失常引发的帕金森症(XDP)”的发病原因。XDP患者主要有两类病征:张力失常以及帕金森症。这一发现发表在最近一期的《PNAS》杂志上,文章作者是来自麻省总医院神经学系的Nutan Sharma医生、Cristopher Bragg医生以及Laur
手机测血糖新思路:重复使用的血糖传感器
现在,智能手机整合了很多设备,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包括GPS、气压感知、深度感知等等。但是,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仪依然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很多科学家尝试着将血糖仪整合到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中,以满足用户日常活动中,对血糖移动监测的需要。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智能手机外壳以及应用程序,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在家中或路上记录和跟踪他们的血糖情况。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