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直播来袭 | 单细胞功能蛋白质组在肿瘤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IsoPlexis致力于提供业内广受赞誉的精准单细胞分析系统,助力加速对抗癌症及各种疑难病症的进程。通过揭示细胞亚群中独特的免疫生物标志物,推动免疫疗法及靶向治疗迈向更精准、个性化的发展阶段。

2021-12-15

华大智造ATOPlex技术+DNBSEQ平台革新废水流行病研究方法!

超强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B.1.1.529)于近期在全球快速蔓延,为疫情防控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华大智造ATOPlex技术和DNBSEQ测序平台为南非、沙特阿拉伯、瑞典等国Omicron变异毒株的溯源和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撑。

2021-12-17

科学家发现棕榈酸能够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促进肿瘤转移,且可以长期维持

  癌症的转移和扩散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细胞从哪里学的转移技能?可能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生活方式。已经有很多临床前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促进癌症的发生,也与部分癌症的高侵袭性有关,脂肪酸的摄取和代谢更是癌症进展的关键环节。其实从机制上来说,脂肪酸能与很多与癌症发生、化疗耐药和转移的蛋白(比如CD36)产生互作,那就不由得让人怀

2021-11-15

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产生易于使用的水下粘合剂

   一些海洋生物会分泌粘附蛋白,使其能够粘附在海水下的不同表面。这种具有吸引力的水下粘附特性激发了数十年的研究,以创造用于水下修复或生物组织修复的仿生胶。然而,现有的胶水通常没有理想的粘附力,难以在水下使用,或者对于医疗应用不具有生物相容性。现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2021-12-02

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保护学院康振生院士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ariation in cis-Regulation of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inWhea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并揭示了其调

2021-11-20

我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率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了上

2021-11-22

BMC Plant Biology: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自然杂交(natural hybridization)是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的两个物种之间成功交配的现象。自然杂交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据统计被子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发生过杂交或基因渐渗。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探究自然杂交区内种群遗传结构与生殖隔离机制,有助于阐释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适应性进化机

2021-11-22

Epigenomics:女性孕期抑郁或与其胎盘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有关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调查个体出生时胎盘的全基因组甲基化与产前抑郁症和孕期压力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女性孕期的压力或抑郁症发作与其胎盘中基因的化学修饰直接相关。

2021-10-13

高寒草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研究取得进展

   碳(C)、氮(N)和磷(P)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组成部分,养分化学计量学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分布,不同生态系统的养分化学计量变化不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曾凡江团队,依托第二次青藏科考对阿尔金山地区的调查,研究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2021-11-03

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获进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重性精神疾病,临床特征包括错觉、幻觉、妄想、缺乏动力、认知障碍等。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力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开展系列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

2021-10-30